以“养气”为宗旨 的故事教育实施
2016-05-30施健斌
施健斌
“养气”,语出孟子“养吾浩然之气”一句。孟子认为“气”是充满人身、能够影响肉体运动,而且还能反作用于心志、道德的东西。故事教育是笔者所在学校的特色,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课程样态。就儿童而言,儿童本身就是故事,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故事世界,在童年的天空下,是一片故事的田野。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丰富童年生活就是建构、丰富童年的故事田野。故事教育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文力量能化育师生的精神或灵魂,培养师生的正气、大气、灵气、朝气和志气。
故事教育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是以“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天人合一”等为内容,以“内省”“慎独”“知耻”“节”“敬”“义”等为践行方法,以“和谐”为内在追求。人性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孟子主张“持志”“养气”,认为“志,气之帅也;持其志,毋暴其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配义与道”。
生命叙事理论 朱永新认为,不管一个人是否自觉意识到,人的一生都可以视为一个书写中的故事。这个不断删减、修改的剧本,在生命的最终一刻才全书定格,静止为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而在此前,只要一息尚存,生命的全部意义,包括生命的最后刹那,都可以因为故事中这唯一主角的抉择而完全改寫。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叙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与书写。
活动文化理论 “从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故事教育的目标意义
故事教育的目标 一是探索创建“养气”为精神旨归的学校故事文化建设途径,形成构建故事文化的策略、机制。二是培养师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彰显、发扬、光大师生“正气、大气、灵气、朝气”的精神特质。三是通过以“养气”为精神旨归的故事教育活动,推进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故事教育的意义 首先,对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故事教育的两个基本核心概念是“养气”和“故事文化”。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和确立,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诠释都是创新的,具有原创价值。其次,“养气”与“故事文化”的提出尊重社会和自然规律,尊重学校的发展,激发师生生活热情,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改善师生生存状态,促进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最后,以“养气”为精神旨归的学校故事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外表触及内核。
故事教育的实施路径
以“养气”为旨归的故事教育让全校师生将“浩然之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我们策划实施了丰富多彩的故事教育实施路径,比如,经典故事阅读行动、师生故事创作行动、故事生活演绎行动、故事文化构建行动等。
经典故事阅读行动 故事作为一种特殊体裁,它对儿童的吸引力是其他无法替代的。基于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学校以班级的形式开展经典故事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他们言语理解能力;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习惯品质,从而反省和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潜移默化中达到养气的目的。例如:通过阅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可以不同程度地感知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神;而读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学生能体会到孝亲敬老、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从而在生活中模仿孔融,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
师生故事创作行动 创作故事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一种活动,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编写一些小故事,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对他们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会给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故事;或让学生续写、仿写经典故事;或给出词串,让学生串写故事。通过不同形式的故事创作,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不断提升,他们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融入编写的故事中,学生的整体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长于他人。
故事生活演绎行动 与故事阅读和编写相比,故事的演绎更具有实践性。演绎故事的过程就是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多于其他环节,他们可以从演绎中认知到故事的深刻内涵。学生对演绎故事的形式兴趣十足,自然会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对故事的演绎,学生的想象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得以提升。尤其对那些生性胆小的孩子来说,演绎故事能让他们摆脱拘泥的状态,大胆自信地演绎故事、表现自我。所以,演绎故事是“养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故事文化构建行动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以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的思维与行为。它不仅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文化一方面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心智和谐、心理健康、有信仰、有追求的学生群体,也会促使学校文化的积淀、深厚,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因此,学校故事文化建设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学校故事文化的濡染、熏陶下,使每位师生都能成为“大气、正气、灵气”之人,成为“扬正气、树正气、育灵气”的践行者。
笔者所在学校立足本土、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组织专题学习培训,定期举行“养气(教育)”交流和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以故事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启迪学生心灵;积累资料,编写和“养气(教育)”相关的故事文化校本课程。建立课题组博客,鼓励教师运用博客这个同成长、共进步的平台,将在故事教育中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及图片及时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确立个案: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生,建立档案。追踪分析:对这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及时记录实验情况,分析处理对策、结果、感想等。通过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和研究,确定其在故事教育中受到的影响。继而从个性到共性,研究故事教育对儿童身心影响的一般规律,形成故事文化教学的有效经验。实践验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出的有效经验,使其带有普遍性、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可操作性。
故事教育的保障
人员落实 在学校校长室的统筹安排下,故事教育课程人员配备充足,课程的规划、设计、管理、开发与实施指导都有序进行,课程有效实施。
思想落实 狠抓教育观念: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故事教育的先导,教师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效果。
“养气”归根结底是师生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它贯穿于故事教育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师生通过在故事教育中不断实践、不断感知,最终实现自我内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