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调查与反思

2016-05-30褚丽歆陈琍

关键词:职业素质实践能力

褚丽歆 陈琍

摘 要: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零距离”。为此必须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毕业生与之需求的差距。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不仅论述了调查的企业情况、我校毕业生在企业发展的情况,还主要论述了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由问题引起的反思。

关键词:企业调查;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心理定位

1 调查背景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努力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零距离”,二者不仅要“对口”还要“接口。其关键在于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整体改革,创建针对职业市场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实行“定单教育”。

针对我院目前生源的现状——生源质量下降;入学后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对今后就业择业缺乏信心;毕业生上岗后由于对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相当多的不安心本职工作因素……由此可见,如何从我院生源的实际状况出发,参照当前职场在选用员工时对“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将职场与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从招生——“入口”到毕业分配——“出口”的良性循环。

2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1 建立一个良好完善的测试系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升学、择业有方向、目的性指导。

在学生刚入学时就进行职业倾向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确定他们的学习类型,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院期间真正学到知识,顺利完成由“学生”—“社会人”的过渡,使我院毕业生从整体上能做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教育有基础”。

2.2 促进学校课程教学体制改革。

学院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把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彻底转变为“职场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教什么”。

2.3 建立职业学院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定单教育”。

3 企业调查分析

我院专业设置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主,还设置了电子专业及机电专业等。我们企业调研小组成员教师主要是从事电类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改革。我们选择了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调查。并且跟踪了有我校在职学生参与的几个具体项目,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需求,见表1。

4 发现的问题与反思

4.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社会需要;在社会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对毕业生最强烈的反映是,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学生的弱点与旧的教学模式有关。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禁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其教学效果显然不能适应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需要。

案例一:对某有限公司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跟踪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某毕业生参与做的项目:某办公室综合会议中心的设计与建设。该毕业生负责前期的布线与动力连接、多功能厅灯光、音响的设计与控制工作。遇到的问题:与甲方恰谈会议室的供电系统:甲方在装修前应由乙方提供一份完整的动力系统安装要求说明书,既墙体内的走线要求、容量、是否要求设置专用的分路配电盘,每路的容量,是否需用专用的电源插座,能否与会议室的其他设备共用等。甲方急需容量要求进行墙体走线,现场工作人员该毕业生不能及时提供容量说明。

实际上利用公式I=P/U,很容易计算出每个设备所需的电流量来,只是学生不知道用。如果在课堂上,刘嵬同学一定会计算功率。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短期内很难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反思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促进学生适应岗位,提高专业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实际案例将知识点引出,加强知识的实用性、直观性认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看的见,用的着。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在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2 社会需求与学生的职业心理定位存在差距

我们调查的企业都是从事视频会议、计算机网络系统、表决同声传译系统、智能集成控制和后期制作系统、远程教学等。这些企业与我校的专业设置非常对口。从2008年开始接收我校的毕业生,专业有计算机、电子技术和BITE班的同学。在与学生和企业接触中在跟踪企业项目调查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需求与学生的职业心理定位存在差距。

案例二:电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电专业的学生成长速度快,在企业的适应能力较强。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适应的时间较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已在企业工作一年多了 ,有的还是不能独立承担任务。今年要面临毕业电专业的同学在同一企业实习刚刚三个月,已能独立承担项目的技术支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而且在这些企业中的学生参加过毕业设计的同学与没有参加毕业设计的同学比较,经过十周毕业设计且在毕设过程中能独立认真完成设计的同学适应岗位周期短、能力强,很快在行业中突显成绩。

反思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接受知识,处理好职业定位与个人兴趣之间关系。

学生需要: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较浓。考到我们学校的学生90%奔计算机专业来的。他们及家长潜在、直观的定位就是学习计算机,学电类的课程无用,潜意识中就不接受这些知识,一心想的就是我毕业后搞网络,跟计算机打交道与电无关。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对职业的认识非常简单肤浅。我们教授电类课的教师如何调动非电类学生学好这些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和职业素养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教师设计耐人寻味的实际教学案例。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具有实际效应(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

4.3 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对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许多毕业生不知道缺少综合职业素质。

案例三:BTEC的某同学在校期间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好评。在麦斯通公司经理办公室文秘文案工作,主要从事标书的前期的文字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和工程后期的验收资料的整理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办事效率高,与同事合作愉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也为学校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信誉。但她有一个缺点:做完自己的事情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坐不住,在办公室内串岗。主管领导提醒几次后,自己受不了,刚满实习期就辞职了。领导和同事都很惋惜。还有,由于我院的学生在单位表现较好,该公司想再招几位学生做技术支持,我们就帮助联系了几位学生,其中有两个学生约好下午两点去面试,到下午了六点下班时间也没有露面且没与对方打招呼。还有一位学生面试后留下了联系方式,公司的主管领导与其联系时,我们的学生回答说:我现不方便与你说话,我正在和同学在外面吃饭。

反思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与企业交流中,我们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很小,但这些小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出我们的学生阅历浅,为人处世不讲究方式方法;在职业的选择上可能由于很小的一件事一句话,使自己失去了一次摆在面前的机会。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BTEC的教学方式,BTEC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著称于职业教育界。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特定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用能力是可转换的能力,跨职业的能力,他不受专业的限制。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我们教师应把通用能力的培养确实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

由此可见,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大多采用的代理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负责“传”、“授”、“解”,单项信息传递,灌输知识;而学生则处在“接”、“受”、“听”位置上,是被动的接受者的情况。这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要求,而要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出发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有内容的设置、编写都应从职业需求的分析开始。

5 结束语

①通过与企业和在职毕业生接触,对我们触动很大,以前从没有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过去认为与自己无关问题,实际上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更清楚明晰,并且改革的方向思路更明了。对教学改革能够身体力行,主动完成。

③不足之处,调查的企业和学生有限,反映的问题比较片面。

④对教学的反思上也主要集中在我们教授熟悉的课程上。

参考文献:

[1]霍兰德职业能力测试.

[2]比较教育学.

[3]BETC通用能力.

[4]蒋乃平的职业教育课程.

[5]教改教研艺术.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