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改革初探

2016-05-30董武诚刘洋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董武诚 刘洋

摘 要:西方社会思想史是高校社会学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内容深度和广度所具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恐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授课经历对本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尝试,重点围绕改革的路径进行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104-01

就课程本身而言,西方社会思想史内容尤显晦涩而枯燥,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笔者对本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以期引导学生能够对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基本了解和重点掌握。就研究现状而言,目前部分学者多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史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在西方社会思想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上仍是浅尝辄止,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一、西方社会思想史概述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而社会思想史成为显学却是伴随着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开始的,进而成为大学社会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属于理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就社会思想而言,袁华音指出,所谓社会思想,就是人们关于社会起源、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社会演进诸方面的观点、学说和理论,这些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就构成为社会思想史。谭贤楚、刘伦文则将西方社会思想史具体定义为:西方社会思想史就是指研究自古以来历代西方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人们的有机共同体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理性认识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是社会学及其它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基础。笔者在西方社会思想史讲授上仍属初学者,但就连续三年的课程讲授而言,西方社会思想史是一部学者关乎社会运行与发展的批判史、发展史,其中包含着两个重点:一为西方社会思想在运行轨迹上总体而言是向前的,但不乏停滞或退后的思想出现;二为西方社会思想史作为伴随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学科,本身也具有其历史的建构性。普遍来讲,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的讲授传统是依照书本的内容和时间,按顺序以及逻辑框架来讲授。

二、西方社会思想史教学改革的探索性路径

(一)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實现突破的重要前提

当下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学生乐于安于现状,甚至对于大学生活稍显迷茫,经调查研究,多数学生在经历了大一新鲜期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呈现递减趋势,尤其在大二、大三学年更为突出,在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总是被动而行,若学校与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力度不足,学生则沉溺于安逸的校园生活之中。以探索性教学、颠倒课堂式教学,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间,积极把握课上和课下时间进行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有利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二)培养和激发学术兴趣,推动学生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主动性是当下大学生必备的重要属性。平心而论,西方社会思想史内容的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为迎合当下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论文撰写、实习报告、学生课题研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自身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以论文、课题等为切入点,以西方社会思想史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术学术兴趣,锻炼学生科研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进而达到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并加强创新意识培养,避免鹦鹉学舌式地重复前人的思想论述,能够具有批判性、洞见性地认知学术、认知社会。

(三)教师提升自我,实现多种维度的华丽转身

一方面,教师需拓展自身学术视野,夯实专业基础,把握学术前沿状态,实现对西方社会思想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双重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创新型教学开展中,需要自身在综合素质上达到一定高度,如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均要相对出色,树立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既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讲授的引导者,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就本门课程开展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四)依托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资源最优化利用

虽然PPT使用早已成为当下教学的常态化工具,但仍存在教师对教学PPT使用不够合理,甚至存在过于依附的现象,因此我们首先要将其定位为仅是课堂教学中的实用工具。这一问题在学生讲授课程中也日益凸显,学生单纯地依靠PPT进行授课,若脱离则无法正常教学,引导学生对其合理定位是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等现代化通讯软件,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具体而言,及时地转发给学生关于社会现实与社会问题的一些精选文章,可以通过互动留言、课堂讨论、布置作业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将经典理论与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培养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探索,促进现代化教育资源得以最优化利用。

(五)开展第二课堂,搭建理论知识的实践载体

当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与实践中的运用分析往往分割明显,依据本门课程的特殊性,可以积极推动社团、沙龙、项目研究等作为专业学习的有力支撑,将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进行无缝连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累知识、锻炼教学技能,但这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属于个人的内在习得。依托组织和参与专业性社团活动、开展学术沙龙、申请学生科研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例如组织开展“思想大讨论”、结合现实评价思想的“辩论赛”,这才是将内在习得与外在应用进行有机结合的便捷途径。

(作者单位:1.贵阳中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2.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谭贤楚,刘伦文.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内涵、问题及思考[J].前沿,2006(8).

[2]袁华音.浅谈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J].社会,1982(3).

[3]林骧华.评《西方社会思想史》[J].学术月刊,1995(1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