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处着手培养学生语感

2016-05-30殷秋云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25期
关键词:造句语感词语

殷秋云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这块园地。究竟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就三年级小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字、词的积累,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对“句”的掌握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注重语言积累

例如:在《西湖》一课中,比喻句的教学是重点。文中有大量的范句,供学生学习模仿。在充分理解感受了这些比喻句后,笔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喻句的仿写练习。这是他们的答案:“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我的脸像苹果”“圆圆的月亮像月饼”“月亮圆圆的像皮球”……有的甚至把大象的“鼻子”等各个部位造了个遍。显然,这些句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学生句子中所用到的也无非是一、二年级中常提到的一些非常熟悉的“苹果”“小船”“月饼”等物象。他们并不了解比喻句的用途,以为只要用上“什么像什么”就是正确的。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在文中如果能够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手法,无疑会增光添彩。可是,这样的造句练习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对比喻句留下不正确的印象。

对此,笔者再次指导学生阅读文中的范句,如“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不仅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比的好处;然后再请学生体会,如果去掉“平静”“硕大”等词可以吗?于是,学生们马上体会出这些词语不可省略,它们揭示了两个物体之间一些共同的特征。悟出了这点,学生造出的句子又变成了这样:“我的脸圆圆的,像个苹果”“大象的腿又粗又壮,像一根柱子”“我的妈妈对我很凶,像一只大老虎”。也有学生发现“月亮的圆”与“皮球的圆”并不相似。笔者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只有積累丰富了,才能造出一些质量高的句子。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在读课外书时,特别关注课外书中的比喻句,把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并集体交流。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妙语佳句逐渐从孩子口中冒出:“一本本好书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夕阳西下,太阳红通通的,像一个害羞的孩子”……有了模仿,创造也会简单很多。

拓宽学习思路

课后的练习中往往会对造句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也常常在课堂上相机进行指导。比如,在讲到相关词语时,请个别学生当堂练习造句,反应快的学生马上脱口而出。等到做练习时,教师会发现这一现象:课堂上某一学生所造的句子,已经在很多同学的作业本上落了脚。即使有所改动,也是换汤不换药的细微之处的调整。全班同学的句子会有相当高的相似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个别学生智慧的示范影响功不可没。一部分相对后进的学生一直懒于思考,更谈不上去求异求新。另外,学生思路狭窄,也无从求异求新,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常在学生个别交流之前,让全体同学动笔写一写,保证让每个同学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除此,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拓宽学生思路。

让学生走进课本 其实,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本身就为学生的造句提供了素材。比如:用“嘱咐”造句,经过笔者启发之后,有学生就活用课本:“有一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落在了金光闪闪的沙漠里,结果被干死了。”

让学生走进课外书籍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在训练学生造句时,不妨引导学生走进这些人物和故事。如用“一边……一边……”造句时,学生一开始都局限于生活中的事例:“我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我一边唱一边跳”。看到这些单一的句子,笔者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了书中:“能不能根据读过的书本内容造一些句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狐狸一边走,一边转着眼珠想:“怎样把那只大母鸡骗到手?”

让学生走进生活 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造句的素材。学生会想到“如果老师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批评,就好了”等类似的句子。

指导多种句式的不同用法

例如:用“终于”“悄悄地”造句,学生们这样写道:“我终于做好了作业”“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悄悄地走”。对于这类词语,学生们往往不了解它的使用方法,以致造的句子过于简单,没有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因此,对这样的一些词语造句,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句式。比如:(什么)(怎么样),经过(什么),终于(怎么样)。学生造句:“今天的作业较多,经过我一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全都完成了。”

任何词语,在参与句子组成时,总有其特定的位置,不外乎充任主、谓、宾、定、补或其中“部件”。用“建议”造句时,笔者也给出了句式,指导学生体会它在不同位置时的不同用法。如: 建议 ; 谁的建议。学生有章可循,就能造好句子。

遣词造句,总要表达一种意思。“我悄悄地走”,为什么悄悄地走?什么情况下你要悄悄地走?没有情境前提,这样的句子毫无意义。这样的提示,给了学生明确的导向,学生的造句明显改观:每天晚上,妈妈总要走进我的房间,悄悄地帮我盖好踢翻的被子。昨天是我的生日,妈妈在枕边给我放了礼物。

实际教学中,学生造句简单、思路狭窄的现象普遍存在。指导学生用好词语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造句语感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找词语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造句
造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