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6-05-30陈静敏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品德思想品德

陈静敏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目标

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学会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小学低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为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奠定基础。为了健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多角度切入,并且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品生学科,应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生动活泼、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而奠基,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分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学会生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健康生活、愉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前提。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使每个孩子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品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体现有血有肉,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只有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做得扎实有效,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生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四、品生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热爱生活、健康成长。我觉得对于品生、品社学科来讲,真的是无处不德育。那么,在教学时究竟应该把德育落脚点放在哪里,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呢?我想这需要我们品德教师深研教材,用心揣摩,根据教材所设的每一单元、每一主题的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而且我认为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供挖掘的德育因素都不是唯一的,所以还应该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发散开来,争取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品生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了解学生思想,加强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必须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了解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及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家庭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实效。

2.要使教学内容具有可接受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3.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德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激发学生道德情感,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年龄实际,注意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观点。

4.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学会学习创设条件。

5.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精心设计能激励学生思考,利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置疑,勇于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并通过讨论,分清是非,自己得 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6.要优化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选择使用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启发谈话法、榜样分析法、模拟表演法、实物演示法、实践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互相衔接、和谐一致的结合。

7.要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采用直观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运用,应注意目的性,要为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阵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品生课堂上,知识、教材、教师、学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生动地呈现。相信只要我们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并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坚持改革创新,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场所,实现:让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得到生动的体现,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飞溅智慧火花的舞台,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德育无痕"。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品德思想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