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2016-05-30董建华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25期
关键词:龚自珍事迹爱国

董建华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重要途径,具有极大的启示与教育意义,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改以来,历史课程目标在历史教育的德育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即:形成學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备积极地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是重温历史、借鉴历史、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将历史中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进行挖掘展示,与学生同受熏陶。

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灿若星河,有太多的文化保留至今,让我们深感骄傲。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最好办法。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瑰丽,为中华英豪而自豪。这些流传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中华英豪的传奇事迹是人民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课堂上学习,感悟历史事迹,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提高和升华,树立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

比如,教师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给学生做下延伸: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得到了当时许多进步人士的支持,这其中就包括龚自珍。龚自珍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缘于其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写于1839年的中国,当时社会危机四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族的入侵,社会的动荡,人民的疾苦,强烈的刺激着龚自珍的情怀。他和几个志同道合、引为知己的朋友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通过诗词歌文交流学问、抨击时事、激励民众。他们极力宣传抵御外族入侵、禁止鸦片,为此,龚自珍大声疾呼:“食妖宜绝”奋力支持禁烟运动。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一出,同学们就非常容易了解其意义,也从中更加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正因为龚自珍的勇敢和无畏,成就了其“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爱国诗人称谓,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者,为历史的进步写下浓重一笔。

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值得大家学习的爱国志士众多,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为雪国耻甘愿“卧薪尝胆”十年的越王勾践,到东汉初“马革裹尸”的名将马援,再到不惧危险“投笔从戎”的班超,这些历史英雄的故事学生平时或许已经知晓,如果教师将其与历史知识串联,为学生讲解他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不仅知识学得更好、记得更牢,也更能刺激学生的情感,用高尚的品格涤荡学生的心灵,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怀。

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道德榜样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方法。中学的历史教材中不乏道德高尚的模范榜样。教师将这些经典的事迹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还能学以致用。

比如,教师在讲解“商鞅变法”时,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除了历史的必然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鞅为自己的变法打好了“诚信”这一牌,这其中有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力量,再结合大家小时候经常听的《狼来了》的故事,以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由古思今,感受诚信对我们的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历史名人的事迹,就是为了自身能够践行。

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学习的名人事迹就更多了。比如,曾国藩作为我国近代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天赋并不高,经常一篇文章读好多遍,还是背不下来。传说有一天他家来了个贼,潜伏在他家的房檐下,想等他睡觉之后再行窃。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翻来覆去总是读同一篇文章。贼人怒了,从梁上跳下来说:“就你这样还读什么书?”随即,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这个贼人非常聪明,然而他还是贼,而曾国藩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让大家钦佩的人。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勤奋和坚持的力量,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毛主席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纵观历史,我们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曲折和发展。要成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要有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同样,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积极的进取精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是历史的总结,从《周易》《春秋》《离骚》的写作背景,学生能更深刻理解。生活中、学习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更积极、正面的看待这些挫折,越挫越勇,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习总书记多次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剖析一切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和真谛,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在历史智慧的陶冶中,点亮、升华自己的心灵。

猜你喜欢

龚自珍事迹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钻一钻《龚自珍》的空子
龚自珍的人才观
胸中垒块发千钟——龚自珍故居
揭傒斯事迹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