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2016-05-30杨宁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生活发展

杨宁

音乐是甘泉,是人们的精神食粮。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音乐在开启人类智慧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音乐的角度,阐述了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在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然而教授音乐的目的并非完全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在满足人们娱乐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

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人的影响带有潜移默化的性质,常常连受教育者本人也无法明显觉察,不知不觉受其感染而产生某种情感体验。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情感性,它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欣赏过程中,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使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心地纯美。实验表明,倾听音乐时,人的心跳、体温、大脑活动、激素分泌等均发生变化。合适的音响、音调、节奏能激励人们的精神,坚定人们的信念,促使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而奋斗。

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既然音乐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那么它就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提供了一把锁钥。例如:学生可以从反映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中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或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中了解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民族精神等。这里音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审美价值,也提供了一种近乎于历史文献和民俗资料的价值,从而使音乐在满足了审美需要的同时,又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百利而无一害。这是利在当时,工在长久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生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活感悟
音乐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