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活动化理念下如何有度优化教学设计
2016-05-30丁晓雪
丁晓雪
摘 要:围绕活动化理念概况、活动化理念在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上的应用、基于活动化理念教学法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角色定位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活动化理念下如何有度优化教学设计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活动化理念;有度优化;教学设计
一、活动化理念概况
活动化教学法是近几年逐渐活跃在教学设计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可以将知识运用中的基本理念转变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方面也颇具用途。基于活动化理念的教学模式主张,简单的课堂理论知识训练和获取并不能使学习者真正掌握并理解知识,而利用具体的活动来完成任务,才能够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最终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思想品德学习方面的相关活动是指具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教师针对特定的交际目的来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出一系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换句话说,教学任务的不同会导致教学设计的不同,但所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活动化理念下的教学方式重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核心、以活动为模式”的观念。活动化教学法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场景,使学生在其中充分利用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内容应用到实际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提高。由此可见,基于活动化理念的教学设计所强调的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本文中,笔者将活动化理念与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充分结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二、活动化理念在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活动前
在确定活动任务前,教师应把品德课堂中与任务相关的知识重点传达至学生,让学生在活动前进行充分准备,并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这种提前布置任务所带来的好处便是能够帮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在期待问题解决时保持学习兴趣。因此,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来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2.活动中
教师根据每次教学设计的任务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及小组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若遇到难题,可以相互讨论或询问教师。随后每组分别选择一名代表,在其他小组成员的配合之下将自己所准备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该环节中,每小组每次所选取的代表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以此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在每个小组都展示完毕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其展示的内容提出疑问并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
3.活动后
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互相讨论及评价,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对本次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品德课堂中所涉及的知识,并将这些良好的品德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学生对品德相关知识的自我归纳与总结,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
三、基于活动化理念教学法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角色定位
活动化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及关键性,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该重点进行关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和“学”始终处于矛盾关系,其中“教”是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而这一矛盾也是由教师的地位所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处于主导性地位,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应该对整体的任务目标具有宏观的把握与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其他环节,教师充当的角色为导演,而学生充当的角色为演员,这一角色定位对教师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并确保自己能够对该活动进行完全掌控。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能将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可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情况可以直接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住到作用,使学生在自己所涉及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当中积极地学习,保持良好的兴趣。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使自己的语言水平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活动化教学理念不仅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最佳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并正確地把握好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内涵及作用,并与实际相结合,将活动化教学理念运用至实际的教学设计当中,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并与其他优秀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任务与活动,并对小组活动进行精心策划,做好后期反馈工作,必定能够使现有的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为整个教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於旭英.提高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四有”策略[J].学周刊,2014(5).
[2]陈华森.让活动有度 让课堂有效:对品德课堂中活动教学的动态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