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 转差促优
2016-05-30张凯
张凯
一个学困生对社会而言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其家庭、对他未来从事的工作来说却举足轻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分层管理转化学困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分层管理,符合教育规律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前提。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处理好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防止形式化以及“一刀切”和“一锅煮”的错误做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管理”,实际就是管理中的“因材施教”。
二、分层管理,符合学生实际
在学生群体中,由于他们的思想素质高低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自然就形成好、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提问时总会发现举手的学生经常举手;阅作业时,你会发现一部分学生作业写得干净整齐而且正确率高,另一部分学生要么完不成,要么错题满本子;班级活动总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参加,还有一部分学生什么都不参加,要么不会,要么不愿意。所有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学生中的分层是自然存在的。鉴于以上因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就不能一刀切,按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符合教育教学实际,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分层管理,要分层安排座次
优生与学困生组合排座次,让优生影响、帮助、带动学困生,缩小优生与学困生间的差距。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排座次时要注意优生、学困生性格的差异性、互补性与制约性,尽可能做到动静搭配,活泼的与文静的,开朗的与内向的,急躁的与温和的,平衡性别差,充分发挥优生、学困生的积极品质,取长补短,促进学困生不断进步。
四、分层管理,转差促优
在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后,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分层,虽然不是严格的、科学的,但老师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能大体到位。批阅作业时,总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不按时完成,迟交或不交,等你阅完所有的作业再去找这部分学生时,实际上已是第二天了。怎样做到当天发现当天弥补呢?我把学生按上、中、下分为三层,下层17人,中层18人,上层25人。每层派一位学习尖子生当小组长,负责每天的作业收发。在阅作业时,先阅下层的。在放学前,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其重写作业。有时安排上层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写作业。经过一个月的实施,下层有4人转入中层,中层有3人降到下层,4人转入上层。更主要的是对下层作业的先批,既做到了对下层学生的重视,不留漏洞,不给他们留可乘之机,又让他们明白,老师已经盯住他们,再不能马虎应付作业了。心中有学困生,教学中就可以给他“加菜”,比如板演、读题、讲评作业,都可以以他们为重点,不断促进这部分学生上进。而中上学生如果不努力,也可能降到下层。又有谁愿意使自己降到下层呢?自然中上学生的动力也很大,会不断促使他们前进。
五、分层管理,分类练习
课堂练习要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次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教师还可对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侧重于简单模仿型作业,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练习,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旨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即做创造性的练习,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作业克服了整体划一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感到作业已不是负担。
六、全面提高,整体推进
分层不等于歧视,虽然分层了,但在日常教学中也要统筹兼顾。上课时多给下层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把简单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先发言,最后的归納发言留给中上学生。下层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回答中,学会了知识,也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随着下层学生的不断进步,中层的学生越来越多,促使全班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提高,班级管理、教学成绩、学生思想品质、班风、学风都会有明显变化。
总之,分层教学的实施不仅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锻炼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分层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目前笔者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要真正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技巧不断上升到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陈秀春.分层教学中的转差艺术[J].学校管理,1999(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