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以“师”为本
2016-05-30吕娟香
摘 要:通过介绍学校校本研修主题研修活动来探讨如何将生本思想运用到教学当中,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校本研修;以生为本;以师为本
一、主题生成
时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思考。以生为本,谁都知道,但关键我们还是要清楚,在课堂上到底怎么做才能算是“以生为本”。很多教师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们更为迫切需要的是找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招数。让教师在寻找的过程中来提升自我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校本研修——“以生为本”的主题研修活动,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探索出一些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课例,促进教师理念的升华和实践的深思。
二、活动过程
1.自主学习,梳理困惑
学校在让教师自主学习“以生为本”的资料时,设计了一些有趣的作业。
(1)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以生为本”的不少于一万字的电子资料。
(2)找到一篇“以生为本”的教学实录,并写出原因。
(3)写下学习资料后的感悟、困惑。
2.问题反思,研究课堂
第一节,语文课《搭石》,教师在评课讨论中重点提出,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本的意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到真正把学生调动起来,融入文本理解中,融入文本所创设的氛围中,这显然不光是读一读、说一说就能完成的。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中,教师到底可以做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节,数学课“圆的周长”,在教师评课过程中,重点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考: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探索,从而發现曲与直是一对矛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互相转化。“化曲为直”后,就可直接用测量来知道圆的周长,在具体的数学操作中感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3.总结得失,实践课堂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的思考,教师对“以生为本”的理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因此我们又设计了最后一个作业:
每位教师本学期要开出一节你自认为可以体现“以生为本”的模板课,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学校适时邀请了柯桥小学特级教师洪志明来校做观点报告,他的团队也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层次较高的“以生为本”的精彩课堂。
三、活动反思
校本教研,是学校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舞台。教师在研讨活动中能积累经验,催生智慧,收获激情,感受成长,这应该是教研活动的价值追求。但在以往的活动种,却发现一些教师只是旁观者。
1.转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观念
研修不是听一听、评一评课就完事了,它必须让教师学会“观课、议课”。要将独立而平等的意识运用于观课和议课。
同时,如果仅仅是“评”,而不是“议”,它必然要求上课教师“虚心接受批评”。这就剥夺了上课教师的话语权利和机会。彼此没有了沟通,也就没有了对课堂教学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只好各执一端、一拍两散,不仅没有使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且还会恶化彼此的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这样,对教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如此。正因为教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教学理解的丰富多样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对话交流才有必要,也才有可能。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教好(或不好)”的结论上,而更要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是怎样想的?”等。
2.注重促进教研平等对话的形成
现在很多教师还是把教学研修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要么消极对待教学研究,要么认为自己理论水平不高而没有开展教学研究。在教研活动时,一些专家和领导的总结、发言常常给教研“定性”“定调”,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平等、开放、交流、研讨的氛围。
所以,就当前的校本研修看,笔者认为,作为教研领导者和教师,都要付出努力,教研领导者要发挥引领作用,但这种引领不仅是对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研精神”的引领,努力促进有效教研对话的形成。而对教师来说,更应提升自我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3.追求生活常态下的教研方式
“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在自然的状态下,我们的教研活动才会灵光闪现,而发自内心的语言自然是处在自然状态下的随意表达。我们可以把教研活动融入教师平常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这样遐想: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师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边品茶、对酒,一边参与对话,聊教育的问题,剖析教学课堂,抒发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美花开自然时,愿我们的校本研修能以“师”为本!
参考文献:
吴光辉.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2):214.
作者简介:吕娟香(1982.12—),女,本科学历,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小,研究方向为生本课堂与教师常态化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