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 反思 成长

2016-05-30潘虹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爸爸家长妈妈

潘虹

家访,一个曾出现在上一代人们生活中的传统教育方式,似乎已渐被岁月尘封。有的人说,让它成为历史吧,也有的人说,该让它继续。那么,面对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家访还有现实意义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其实,家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去享受那份电话、网络、纸条及简单谈话所无法体会到的人情味,带着了解孩子、和家长沟通、鼓励孩子、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提供建议的任务,去自然地融进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家访。

这半个月来,我陆续去了部分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每次都是六点多华灯初放时出发,回家时已然人影阑珊,最晚的一个周末接近十点。人脚步沉重的同时,背后信任的目光更让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沉重。

一、几点感动

(一)真诚的等候

因为不知道学生李奥轩家的具体地址,所以家访前,我和他的家长通了电话,约好在他家的路口碰面。冬天的傍晚天就已经全黑了,开着自己的小车,看着车外被北风吹得漫天飞舞的树叶,我不禁庆幸能坐在温暖的车里,虽然不是在回家的路上。在离他家很远的地方,我就看到了他的爸爸和他恭恭敬敬地站在路口等待着我。冬天的寒风吹乱了他们的头发,李奥轩的小脸也被吹得红通通的,我心里不禁涌起一丝感动。我连忙将车靠向了一边,看见了我,爸爸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冷的天,老师还家访呀,真是辛苦!”李奥轩则很乖地牵着爸爸的手,让人看了就觉得有一种浓浓的爱的氛围。他家住8楼,一路上楼,爸爸就在提醒我:“小心台阶”“楼层太高了,真不好意思。”刚进家门,妈妈就迎出来了,一杯热呼呼的奶茶硬是塞到了我的手里。李奥轩是上学期转学来的孩子,性格很内向,平时寡言少语,这次终于有了和他近距离的机会。经过与他和他的家长的交谈,我得知孩子很喜欢我,什么讲课有意思、幽默,和同学是好朋友,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这都是他时常挂在嘴边和爸爸妈妈念叨的话。此时我才觉得自己和孩子是那么接近,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一种被肯定的幸福。临走时,我对他提出了“期待他上课大胆发言”的希望,孩子一口答应了。过后,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信用。

(二) 心灵的沟通

张蔓萱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长得虎头虎脑,很贪玩也很调皮,是班上出了名的假小子。虽然上课不太认真,作业完成得不太好,成绩不太理想,但她整天都笑嘻嘻的,好像没有一点儿烦恼。我也没少批评,她却好像没事人似的,嘴上说改正,可没过一会儿就又还原了。我了解她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虽然判给了爸爸,但其实一直跟着妈妈生活。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来一两次,所以每次回来都是对她娇宠有加,因而也就养成了她骄横跋扈的性格特点。妈妈工作也很忙,外公外婆帮忙在家照顾她的生活,妈妈每天下班后有时间就辅导她的学习,但时间也有限。她最怕是的人是妈妈。有几次她犯了错误我吓唬她说:“今天我打电话告诉你妈妈。”她马上就守规矩了,还央求我说:“老师,千万不要告诉我妈妈,要不我就死定了!”

那天晚上下班后,我去她家走访。张蔓萱听说是老师来了,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我心想:准是以为老师来找妈妈告状来了。妈妈坐下后就问:“潘老师,这孩子在学校是不是很不听话?”我看到此情此景,莞尔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来看看张蔓萱在家的表现。”我把张蔓萱叫了出来,让她坐在妈妈旁边。首先,我们表扬了她的优点,妈妈一听,脸色缓和了许多。见时机成熟,我又和家长探讨了如何引导孩子认真学习的方法,如何克服她的不良学习习惯,把“告状”变成了与家长愉快的交流和探讨,给孩子和家长增添了几分自信、几分希望和几分热情。

这次家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一开始张蔓萱很紧张,生怕老师又要告她一状,后来发现我并没有通过家访向家长“告状”,孩子也就放松了,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我了解到其实孩子本性并不坏,学习上也并非没有上进心,只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也越说越高兴,临走前还信誓旦旦地对我保证:“这次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到85分以上!”我和妈妈听了,都笑了。虽然不知道这个目标她能否实现,但是我看到的是孩子心灵的触动,是一种自我学习需求的转变。我知道,这一次,我真的敲开了她的心门。

二、几点反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次的家访工作在带给我几点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对家访工作如何开展得更有实效有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家长和老师互补孩子的表现

这是家访的重要内容。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一般都是从学生口中得到,很多学生都是报喜不报忧,家访可以让家长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得到准确了解,从而可以因地制宜的引导孩子。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全面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家访使得我们老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掌握了学生的动态。这样,家长和老师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以期达到教育合力。

(二)让家长知道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家访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甚至还会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

(三)常带一颗父母之心去家访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老师的夸奖,这都是人之常情。夸人之子女其实就是在夸其父母,所以我们在家访中,对学生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批评。每一个孩子都是会有他闪光的一面,特别是不要指责父母在教育方面的过失,而要以商榷的方式进行交流。为师者关键在于要能理解学生,所谓“理解学生,教在心灵”,一个成功的师者,就是要能在家访中体现出“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这样,就能让家长感受到你是真正地爱护关心他的孩子,家长也就能信任教师,对教师的教育也会更加支持与理解。

(四)关注家访后的学生反应

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家访后,老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整个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增强决心,改变缺点。

猜你喜欢

爸爸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和爸爸
爸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不会看钟的妈妈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