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应对青春期综合症的几点思考

2016-05-30王峥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王峥

摘 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为基础,以青春期综合症少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培养青少年积极认知、塑造积极情绪体验与人格发展、营造积极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缓解青春期综合症,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新思路。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春期综合症;榜样;心理弹性;自我同一性;主观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对学校青少年传统心理问题的预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人开创了研究人类的优秀品质的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关注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关注人的积极情绪体验与人格发展;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创建积极群体与社会等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是相信人性中有一定抵抗障碍的倾向和潜能,成长的潜能一定会战胜不健康的因素;强调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的功能——人类的六种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青春期教育是以增进青少年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人格为目标,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使青少年平稳度过青春期,缓解青春期综合症,并预防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发生。青少年传统心理问题的预防引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后,心理预防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

一级预防。对象是正常青少年。关注点是构建青少年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青少年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

二级预防。对象是潜在的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青少年。关注点是青少年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包括积极的个性特征,如爱、勇气、给予、创造性和持之以恒,并以积极群体凝聚力影响力取代消极集体的影响。

三级预防。对象是心理疾病的青少年病人。关注点是激发人格障碍青少年的内在激情,帮助注意力不集中的青少年发展社会技能,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我接纳,增加幸福感。鼓励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和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同情心、灵活性和心理弹性等。青少年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通过三级预防,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青少年成为一个有主观幸福感、乐观、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有主观幸福感、乐观、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人。

二、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心理中发生的一种生理失衡导致心理失衡的病症。即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及过度用脑和不良习惯导致失衡。即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及过度用脑和不良习惯导致失衡。具体原因包括:一、用脑过度导致脑神经机能失衡。二、心理发育迟滞导致心理机能失衡。三、性激素不稳定导致性神经机能失衡。传统青春期教育着重从生理卫生和普及两性知识开始。

青春期综合症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思维力减慢、记忆力下降,白天精神萎靡,夜晚难以入睡,敏感多疑,情绪波动,消极自卑,男生不良性习惯过度手淫难以克制,心理状态欠佳,忧郁,冷漠,自虐,乃至厌世,缺乏学习兴趣,厌学,逃学,社交障碍、甚至离家出走等等。

三、对缓解青春期综合症的几点思考

长期以来,青少年青春期综合症问题研究的重点,是进行青春期教育,尤其侧重于性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积极心理学的应对方式,给我们青春期综合症解决带来新思路。具体思考如下:

(一)培养青春期青少年积极的认知

主要指培养人的主观层面的积极认知体验,包括:自我同一性认知、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等。

1.积极的榜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正直与老师德高望重的榜样作用对青少年就能言传身教,使青少年成为一个积极、自信、乐观、高尚、有进取心、有自律性的人。

2.积极的沟通。青春期属于青少年心理自主和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要帮助青少年对师长建立安全型依赖,克服让青少年“无师自通”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心理疏导与辅导。当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成人后,他们会更乐观地面对威胁性环境,坚定善良的信念,去寻求帮助或选择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3.积极的活动。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动可以陶冶青少年性情,学校整合各种资源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创建网络平台和建立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慰藉心灵,摆脱不良情绪干扰。

4.自我同一性探索。培养青少年同一性是青春期的发展主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配合来完成,家庭中父母人格一致,价值观正确,生活态度积极,长幼之间气氛民主,父母期望适当。学校里把知识、能力和塑造人统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社会上弘扬主旋律文化、民主包容文化氛围、优秀的成人榜样力量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完成同一性的认知。

5.培养逆境中的心理弹性。青少年只有在生活中独立思考、面对和处理各种学习生活中问题(包括生病、突发事件、意外事件等等)后,他才能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和心理免疫能力。师长们应该让青少年适当的感受挫折,挫折经历会培养青少年自主成长的能力和逆境中的心理弹性。

(二)培养青春期青少年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人格

培养人的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以及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1.感受主观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师长们要注意通过正面的引导,让青少年体验主观幸福感。除了常规的对青少年进步物质、精神的肯定外,当然进行反差比较巨大的农村生活体验、夏令营、户外训练、学生跨境游学等也是感受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2.学会发展健康亲密的人际关系。沙利文认为,“许多在成年期中构建亲密关系所需要的能力和才能,都是在青春期首次出现的。”前青春期有建立亲密伙伴关系的需要,青春期早期有性接触以及异性同伴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青春期晚期有融入承认社会的需要。针对青少年这种需求,师长们要密切关注、积极疏导、适当沟通,帮助青少年发展出与同性和异性同龄人自主亲密的平衡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建立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通常是积极的,如利他主义、幽默感、意义升华、适当压制、未雨绸缪等等,师长们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这些方面,比如老师风趣幽默,鼓励青少年参加义务劳动,学会戒除急躁和愤怒、激动,学会适当规划等等。

4.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自信。积极心理学最推崇的ABCDE模式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和艾利斯的认知心理疗法。A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的不愉快事件;B指对此的信念;C是指信念所导致的后果;D是指反驳自己通常的信念;E是指加油和激励。通过运用这样的模式可以帮助青少年产生积极的认知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创建积极的群体与社会环境

群体层面上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如: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感、利他行为、宽恕、仁慈、爱的能力、文明、忍耐和职业伦理,创造力等等。一般认为和谐的群体与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情绪安全,心理成熟、情感控制好和自我认知能力强。

1.培养凝聚力与责任感。通过群体力量培养凝聚力,首先要组建团队,其次要明确团队目标,形成团队文化,参与团队竞技,可以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如:军训与运动会、青年志愿者、学习兴趣小组、体能拓展训练等等来激发学生责任感和凝聚力。

2.培养爱与宽恕、感恩。利用仪式和讲故事营造健康青少年文化。很多仪式,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入党、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和校庆等,这些仪式会明确告诉青少年凝聚力、责任感;明确告诉中青少年已经长大成人,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行为负责。

3.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智力过程、知识、智力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线索等六种因素不同组合的结果,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创造力除了先天因素更多的是后天培养。为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积极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12种策略,如:鼓励假设性质问、允许含糊和不确定、容许犯错、鼓励他人对问题定义,奖励创造性想法产品等等。师长们可以鼓励、发掘青少年学生、生活中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探索生活自理的方法,学会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健康、管理生活费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让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

四、小结

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然阶段,我们要坦然面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应强调以增进青少年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同时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的外在保障的教育。让我们怀揣积极情绪走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与亲朋好友们融为一体。在勤奋学习的同时,用正确的人生观作导向,保持健康的认识、情绪人格。正视社会、正视逆境,培养心理弹性、韧性,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正确认识、评价、对待自我,了解青春期生理卫生。用理智和意志力去克服自己的不良态度、观念、行为,使自己健康平稳地渡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刘明矾.青春期性教育:全球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课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叶金辉,李文虎,等.国际青春期性教育模式概述[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3]闵乐夫,王大凯.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11期.

(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