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类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研发
2016-05-30曹凤萍吴娜赵长利单宝森
曹凤萍 吴娜 赵长利 单宝森
摘要:基于调研、开发、反馈完善三个环节的技术路线,构建了车辆工程类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反向设计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规定了相关的培养条件。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30-02
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职教师资的建设与培养是职业教育前进中的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战略作用,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力发展职教师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以下简称《培养标准》)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教师标准》)而开发的,主要培养与车辆工程类专业所对应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培养标准的研发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标准研发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采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专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企业等。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国内外职教师资培养比较。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理论课(包括文化课)教学,实训教师负责企业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理论课职教师资培养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大学接受正规教育,学习4~5年,期间要进行为期1年的企业实习。第二阶段,为期2年的教师预备实习,主要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在此期间,实习教师每周还要花一天时间去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培养他们具备在职业学校做教师的基本素质。
实训教师培养是通过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实现的,由完全开放的教育市场进行。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工作的职教“双师型”师资。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包括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教师模块课程。其中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实践时间为36~40周。企业及学校的实习和实践保证师资培养的“双师型”。
2.中等职业学校人才能力需求调研分析。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课程设置、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人才准入及需求等方面,对山东省二十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
3.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要求调研。为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及毕业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评价,针对山东省内的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包括润华集团、长城汽车、重汽集团、润峰汽车、银座汽车、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
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等要求包括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完整地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能识读汽车电路图,能绘制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能正确选择并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与设备,能正确使用汽车检测、诊断仪器和设备等。
二、培养标准的制定
在上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标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实现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构建。
(一)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类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其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车辆工程职业教育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车身修复”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等工作。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同《教师标准》的维度和领域相衔接,从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制定培养规格。
(二)课程体系构建
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等。为实现对学生专业性知识技能与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在设置各类课程时,应注意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充分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机融合,并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将制定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看作一级指标,则培养规格为二级指标点,培养规格进一步细化,称为三级指标点。
为了实现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三级指标点所要求的职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反向系统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即由教师培养标准分解的三级指标点,设置其支撑课程,并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构成分为五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集中实践模块,后四个模块中又都包括技术类和教育类课程两个小模块。五个课程模块形成了以知识传递为主线的学科教育框架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特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把职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和课程构建相融合,即通过“四模块”中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满足专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课程的需求,通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满足教师资格证要求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培养条件
为了保证培养标准的有效实施,从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师资队伍、外部合作资源四个方面制定了培养条件。
1.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条件。专业实验室设备需能满足培养标准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列全部项目的要求;实验开出率应达90%以上。
配备实验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实验室,具体包括:汽车结构实训室(含发动机结构实训室、底盘结构实训室、车身结构实训室、电气设备实训室)、汽车性能实验室(含发动机台架实验室、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汽车电器性能实验室等)、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含汽车电器故障诊断实训室、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等)、汽车检测实验室(含汽车安全、环保、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等)、汽车维修保养实训室(含汽车保养、机修、钣金、喷涂实训室、汽车零部件形位误差检验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无损探伤实验室等)和专业教学实训室。
2.图书资料。设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用图书资料室,配备本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相关的国内外图书、杂志和核心期刊等资料。
3.师资队伍。配备一支职称、年龄、专业、学历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生比不低于1∶18,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0%,实训教师和专业教学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0%,同时教师队伍中应包括10%的企业兼职教师,5%的教育学教师。
4.外部合作资源。与汽车制造、装配、调试、维修、保养、检测等企业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企业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与汽车行业中等职业院校建立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职业学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教育教学实践教学需要。
三、培养标准完善
就制订的《培养标准》向中等职业学校及部分老师进行座谈和问卷调研,作为《培养标准》修改完善的依据。
1.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轻工业学校、滨州技术学院、日照市技师学院等共17个中等职业学校。
2.调研结果分析。调研问卷共发出82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75份,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标准中的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中英语和数学类课程应相应减少学时和教学深度;技术类课程开设太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标准培养的是四年制本科生,要求其应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保持不变。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中职教师认为,作为车辆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应作为专业必修课。汽车新技术应列入选修课程,以便让教师了解和学习汽车发展应用的新技术和汽车发展动态。由于专业必修课中已经有汽车发动机检测和维修、汽车底盘检测和维修两门课程,因此,将专业选修课中的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更换为汽车新技术课程。另外,大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对于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设备、车辆拆装及检测、维修等方面的能力。根据该建议,增大集中实践模块的学时,将实践环节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由28.21%增大到了33.60%,强化了实践教学。
四、结语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并通过调研反馈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所制定的《培养标准》实现了和《教师标准》的有效衔接,保证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双师素质,体现了“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的三性融合,体现了车辆工程类专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全面反映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客观需求,对中等职业学校车辆工程类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