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人才MPGO培养模式中的PC+思维分析

2016-05-30刘永刚张莹莹

亚太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就业指导

刘永刚 张莹莹

摘 要:在市场化引导,项目化教学,游戏化设计,开放式管理四个方面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增加了学生心里分析和就业指导的内容,综合完善了MPGO人才培养体系。PC+思维分析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和补充。

关键词:心理分析;就业指导;综合完善;拓展补充

一、概述

通过两年多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来看,应用技术型人才MPGO培养模式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研究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市场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市场化引导(Market)、项目化教学(Project)、游戏化设计(Game)、开放化管理(Open and online)从专业的前期市场调研,到课程体系的建立,到单元课程的设计,再到学生的课堂管理都做了综合的系统分析,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制定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忽略了对几个问题的分析。PC+思维分析指的是从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就业指导(Careers guidance)两个方面对MPGO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价值补充,也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思考。

二、心理分析

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年不如一年,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上课不听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更多的学生都沉浸在手机游戏,网络视频和影视剧里面。在争夺学生的战斗中我们败给了智能科技。于是我们对待学生的心态产生了变化,我们会认为这些孩子没救了,上课没有人听课,作业没有人完成。这也导致我们对教育教学失去了热情。难道我们没有错而真的是学生质量越来越不好了吗?我们试着从自身上找找原因,随着我们和学生之间年龄差距的增加,我们所认识的事物,看待事情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思维,由此而产生的代沟使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和学生交流思想和心里感受了。我们真的懂他们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发现,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不爱学习之外,其他的任何方面都是正常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的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那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导致我们精心设计的课程没有人愿意听呢?甚至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能起到合适的作用。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走进学生的心里,分析他们的所想。

这一时代的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有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富足的生活条件,从家庭中父母及上一辈老人所积攒的财富来看,足以能够满足他们在没有工作时所需的生活资料。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较安逸的心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下滑趋势的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出现了整改潮,一些因为行业调整所造成的短时间失业现象增多,在没有专门就业指导的情况下,对认识不清市场发展走向的人来说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有的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这类语言和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以学习成绩分优劣,而是某一个人在未来的某段时间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财富价值总量及为社会贡献的财富价值总量。也就是说我们以前所讲的完美型人才在现实中不存在,也不一定能够适应现代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满足市场发展的人才是要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例如一些学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自主创业,通过做微商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再对已经毕业的设计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原本在校期间在专业上没有任何建树的学生都通过自主创业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或者是装饰公司,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自学成为了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能从本专业或者当前的角度去衡量这个学生的好坏,他们的做法是成功的。

这些事实表明了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教育的延后性。它指的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无论三年制或者是四年制,在毕业的那一天我们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或者是事业的成功与否,而更多的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的三到五年时间里形成自己在事业上的初期成功。并且所呈现的岗位也不会局限于自己的本专业。

在对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多数在校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并且部分学生表示在毕业后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所反映出的还是很希望获得成功的,但是他们的心里更想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从某种层面来讲学生这种获取直接经济效益的想法是典型的认识误区,但是我们还不能抹杀学生的创业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实行教育两条路,其一,就是下面我们要探讨的就业指导;其二,就是教育的多方向引导。反映在教育教学上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做足准备,在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坚持做到在专业教学开始前,在准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细致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必要时完全可以做一次调查问卷,在教学内容中包括多方面知识技能,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占整个知识体系的70%,二是德育教育占整个知识体系的20%,三是就业指导占整个知识体系的10%。虽然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满足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要求。从实施过程来看,在授课前对每一名学生都进行心理分析是一个庞大繁琐的工作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因为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我们的教育思维也要变。

三、就业指导

在上面我们对学生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谈到了就业指导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为什么要加入就业指导呢?因为我们的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发展真的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曾开设过独立授课的就业指导课,但是效果甚微。总结经验来看,课程的设立没有问题,问题是开课的形式和方法不恰当。原来的就业指导课是由一些负责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的老师来授课,学生上课时根本不把这样的课放在眼里,重视程度降低,而这些老师对于就业中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不能解释清楚。因此对学生的影响不够。而我们今天要谈的PC+思维分析中的就业指导是融合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的,是与单元课程设计整合在一起的。也就是由原来的独立授课改为将就业指导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这又给我们的专业教师出了难题,备课的任务又加大了,但是这样的授课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经验来看学生非常愿意听这些所谓“社会上的事”,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样的就业指导内容就是我们学生在学校学不到的社会和工作经验。而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内容是新鲜的,是有直接帮助作用的。

那么如何将就业指导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呢?如果在单元课程设计上,独立的设置一部分就业指导内容显得很生硬,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项目化教学(Project)和就业指导(Careers guidance)整合在一起,因为在项目化教学中肯定少不了项目案例,而多数的项目案例都是在专业市场上已经完成的工程,在这些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就会有很多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在授课时由实际工程案例引出市场信息,专业发展方向,再对学生做适时的就业引导,学生会欣然接受,收效也会好。而对于那些不准备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对其做一个专业的引导,但是绝不能硬性的强迫,同时再在自主创业等方面为其提供经验和条件。

四、总述

PC+思维分析是在应用技术型人才MPGO培养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增加的内容,也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发现问题后得出的经验。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和就业指导(Careers guidance)是对整个MPGO培养模式的拓展,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在变,我们的教育形式时时在变,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方法也应适时变化。心理分析存在于课程建设之前,也存在于单元课程教学之中;就业指导更合适于在专业教学中自然过度,也应该在学生毕业后一直在进行,因为教育应该具有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宝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2]池忠军,张晓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02).

(作者单位:辽宁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