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反资本主义思想评析
2016-05-30刘琼
刘琼
摘 要: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复杂多变,内涵丰富,甚至还有许多地方自相矛盾。这突出的表现在:他一方面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却极力避免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前途——资本主义,并猛烈的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他的反资本主义思想,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现实全面的进行评析。
关键词:章太炎;反资本主义思想;评价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倾慕顾炎武的为人改名为绛,别号太炎,后以别号著称。章太炎早年曾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变法失败后逃往台湾。后公开反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一方面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却极力避免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前途——资本主义。这既是他思想体系的一大矛盾,又是其思想的特色所在。章太炎的反资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治方面,章太炎坚决反对资产阶级代议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欧美国家的代议民主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终极目标,章太炎却坚决反对,这在当时有利于揭露满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政治骗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同样重要的是,章太炎认为:资产阶级代议制非但不能救清朝,而且不能救中国。对此,章太炎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不过是封建诸侯割据的变形,对大一统的中国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他还从代议制的具体操作层面指出,代议制的选举方法,不仅不会使民权得到伸张,反而会压制民权。首先,他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指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适合进行普选。“若如日本选率,十三万人而一议员,则议员当得三千二百人……咳之声已足以乱人语,故列国议员无有过七百人者”,况且“愚陋恒民之所瞩目,本不在学术方略,而在权力过人。以三千人选一人,又不能得良士”①。其次,章太炎反对欧美资产阶级以纳税、财产、文化(识字与否)等等作为选举人或被选举人的标准,指出“夫以纳税定选权者,犹汉时以貲算为郎,其点污甚”,“计汉土识字者十人而三,则七人无选举之柄,行之若截削省要者,卒之苟偷一时,势不足以经远”。②
章太炎不仅猛烈抨击君主立宪制度,而且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宣传的共和政体也是“徒见肤表,不悟其与民族民生二主义相抵牾也”。③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为榜样,欲效仿美国实行共和政体。章太炎指出,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美国近代各州自成一体,“各为宪法”,而中国自古以来有大一统的传统,“合之犹惧其隔阂,况剖分之”④。从民生主义的角度看,“……凡法自上定着,偏于拥护政府。凡法自下定者,偏于拥护富民。今使议院尸其法律,求龙断者惟恐不周,况肯以土田平均相配”。⑤因此,章太炎认为实行共和政体是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相矛盾的。
二、在经济方面,章太炎坚决反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章太炎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是苦难而非幸福,“百金以下之民,必与牛驹同贱,以贫病箠挞死者,视以罢工横死者,一岁之中,数常十倍”。⑥章太炎主张“均配土田”,并将均配的范围扩大到矿山、工厂、银行,以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他一再强调打击工商资本,主张制止“商人日横,工日益多,农日益减”⑦的现象。不仅如此,章太炎对资本主义的排斥推广到反对近代一切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地步,认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只对富人有利,宁可过自然经济条件下艰苦朴素的生活,自得其乐,也不要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华。
三、在思想文化方面,章太炎提倡国粹,反对委心向西
章太炎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提出“复兴古学”,“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热肠”。⑧此外,章太炎还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进化论。自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以来,进化论被诸多进步人士所接受。而章太炎却反对进化论,认为进化只是自然规律而非社会原理。他在《四惑论》中将进化作为“四惑”之一,认为进化只不过是蛊惑人心的理论。章太炎指出,进化论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进化者,以常识论之,必有所处,而后能进;若无所处,则必不能进。虽然,进者必动,而动与处相反”。⑨他还举例说明“由下级之哺乳动物以至人类,其善为进,其恶亦为进”,“虎豹虽食人,犹不自残其同类”,而人类“一战而伏尸百万,喋血千里”,⑩因此“进化之恶,又甚于未进化也”。他认为不是生物进化,而是社会心理和意识,即道德,才是社会发生和进步的动力,才能使社会健全,民生幸福。
正如列宁所说的“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对于章太炎的反资本主义思想我们必须从当时的历史现实出发,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全面的进行分析。
首先,章太炎反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同当时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章太炎起初也是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这在他当时的著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及1904年的《訄书》重订本中都有所体现。但当他后期亲眼目睹了国外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诸多弊病,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挽救中国,因此反对资本主义。可以说,章太炎之所以会走上反资本主义道路,恰恰是由于他对资本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章太炎反资本主义思想的产生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次,章太炎在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治世方案。在政治上,章太炎主张不设议院,实行直接民权。他主张行政、教育、司法、立法四权分立。总统由民选产生,掌握行政、军事、外交权;法官、学官分掌司法、监督之权,与总统地位平等;整个国家事务“专以法律为治”,但和西方议会立法不同,在此法律由“明习法律者与通达历史周知民间利病之士”制定,一经制定,总统、百官都必须遵守,如有违法者“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逮而治之”;人民享有集会、言论、出版自由,凡遇大事,政府必须与人民推选的议士协商解决。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抑官吏,伸齐民”的效果,实现人人平等。在经济上,章太炎主张“抑富强,振贫弱”。他指出,政府应该用金属铸币,杜绝虚伪,均分田地,为官者不得经商,这体现了他已经注意到,要实现政治上的平等还必须以经济上的平等为基础。由此可见,章太炎所向往的是没有代议员的直接的、充分的民权,他的政治、经济思想处处透漏出对下层群众的深切关怀,他希望能够实现人人平等的获得民权,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虚伪的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章太炎的反资本主义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章太炎没有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剥削制度的前提下,他的治世方案只能是一种空想。此外,他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推广到反对一切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因噎废食,犯了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再次,章太炎提倡国粹,反对欧化主义,这在当时具有爱国主义的一面。但从本质上看,国粹主义与西学是相互排斥的,提倡国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章太炎还将中国传统典章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比附,认为西方所行之制,中国早已有之。他还宣称“中国一切典章制度,总是近于社会主义;就是极不好的事,也还近于社会主义。兄弟今天,略举两项:一项是刑名法律,……一项是科场选举。这两件事本是极不好的,尚且带几分社会主义性质;何况其他好的呢?”显然,章太炎并不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但他将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归结为社会主义,认为它们要优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阻止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出现。这是思想上倒退的表现,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不利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前进、发展。
总之,对于章太炎的反资本主义思想我们不能简单的冠之以“好”或“坏”,而是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既要看到:章太炎反资本主义思想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的深刻揭露与批判,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又要看到:他所提出的治世方案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反资本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的发展方向相背离,对当时社会的前进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注释:
①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65.
②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70,466.
③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73.
④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71.
⑤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73.
⑥汤志均.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378.
⑦五朝法律索引.转引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10.
⑧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词转引自胡伟希.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356.
⑨洪治纲.章太炎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240.
⑩俱分进化论.转引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10.
参考文献:
[1]姜义华,朱维铮.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洪治纲.章太炎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3]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5]于杰,李绪堂.章太炎思想研究综述[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