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

2016-05-30王连秋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王连秋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录取了一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他们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这些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既有他们自身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高校对他们重管理轻教育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深入探究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案,发挥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力量的作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障碍学生 教育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通过春季自主招生渠道或放宽招生门槛,许多高职院校录取了一定数量的令教育管理者头痛的学生。这些学生厌恶学习,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学习之外,泡网吧、酗酒、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甚至违法乱纪;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大部分考试科目不及格……虽然这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是少数群体,但他们却是出问题最多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轻则,他们荒废了青春时光不能成人、成才,不能自食其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重则,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因而,他们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这类学生,探讨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并帮助他们成人、成才是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一、学习障碍学生的认定

对这类学生的传统称呼是“后進生”“问题学生”。近年来,随着国内学界对学习障碍理论研究的深入,认为学习障碍也是对学业不良或学习困难、学习无能的一种称呼。笔者认为用“学习障碍学生”或“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来概括这类学生更恰当些。综合各种对学习障碍学生或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笔者认为:学习障碍学生是指智力正常,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学习效果低下,不能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规定完成学业,课程考试不及格因而影响成长成才的学生。

对高职院校学习障碍学生的认定依据可以参考“智力—成就差异”作为诊断学习障碍的依据,最主要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因此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学习障碍学生的认定依据应当综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学业成绩结合考量。学习障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分为:课内表现和课外表现,课内表现为学习情绪低落,行为懒惰,不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上睡觉或玩手机等;课外表现为经常性逃课、泡网吧等。在学期末的考试中有两门课程以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就可以认定该生存在学习障碍。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

通过本课题组成员的调查、访谈发现,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学校重管理轻教育的不良后果。

1.学生自身因素

导致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无心学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上网已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些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不分时间、地点地徜徉在网络游戏或网络交友或者观看网络视频中,网络成瘾,逃课上网,荒废学业。二是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薄弱,缺乏进一步学习高层次知识的能力,因为听不懂、学不会,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受挫而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特别是通过春季招生渠道来的学生,这方面因素比较突出。三是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高职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目标模糊,缺乏人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缺乏学习内在驱动力,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四是少数学生因为存在心理问题,排斥学习,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而产生学习障碍。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家庭环境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总的来说,学生出现问题都与不良的家庭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家庭的不良教育方式有三种情况:一是娇惯、放纵的教育方式。一些来自经济状况较好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一味的娇惯、溺爱、纵容,凡事顺从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追求自我享受。他们不愿为自己将来承担更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而付出努力,提高自己。他们的学习障碍是从中学或者小学时期就存在的。对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家长采取了默认或放纵的态度,给他们提供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放任他们网瘾的发展。

二是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有部分学习障碍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忙于生计的家庭,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无暇过问,只负责支付学费、生活费,与孩子缺少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与温暖,在心灵上缺乏归属感,导致有的学生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有的学生甚至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他们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愿望和能力,甚至不信任他人。受这种家庭教育影响的学生因为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而产生学习障碍。

三是强势干涉的教育方式。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孩子小,不懂事,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强势干涉孩子的大事小情。部分学生是因为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不感兴趣、排斥学习而产生的学习障碍,他们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并非自愿而是遵从了强势父母的意愿。他们对这种强势干预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反感,但又无力改变,于是采取消极应对的对抗方式。

3.高职院校重管理轻教育的不良后果

长期以来,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一直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不良倾向,对这些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不学好”的学生,轻则批评、教训、重则处分直至开除学籍,这些处罚措施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不能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会发生良性影响,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叛逆,走向教育管理预期的反面。

三、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差异化培养,个性化成才,是对学习障碍学生教育管理的正确选择。差异化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学业要求上,对学习能力强,渴望成才的学生,学校引导、帮助他们成长为拥有专门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这些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放低学业要求,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管理理念,甚至有一些学生可能掌握不了本专业的技术、技能,但也要允许他们个性的发展,力促他们成人成才。

鉴于前述对高职学生学习障碍成因的探索,本着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理念,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案的研究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从学校教育管理层面,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和体系,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状况,整合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等内容于一体,创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形成系统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全面育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大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熏陶作用。

其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树立差异化培养,个性化成才的育人理念和工作模式。鉴于学生学习障碍成因的复杂性,教育管理人员要实行订单设计,分类辅导,针对在学生个性完善、学业发展、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需求,进行分类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个性成长。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采取学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寻找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及分析不良后果,明确成长成才的目标,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鼓励他们学习感兴趣的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应建立学习障碍学生的家庭档案,了解学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争取家长密切配合,取得育人共识,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做好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再次,应发挥好学生的榜样带动作用。班主任、辅导员鼓励积极上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能力强、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要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创设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间的关爱和帮助成为一种风气,学生们处在相互鼓励、相互关爱的环境中共同成长。这种学生之间的影响和帮助所起的作用也是学校教师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

總之,在学校育人氛围的熏陶下,老师的鼓励、家长的期望和同学的帮助带动下,加上学生自己的努力,五力合一,共同促进学习障碍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梁威.国内外学习障碍研究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2]王自华,罗葆青.高校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分析及预警机制构建[J].人民论坛,2011,(3).

[3]王飞飞,冯维.国外学习障碍研究的整合化视角[J].现代特殊教育,2005,(07):8.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