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策略

2016-05-30张延国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命题习作

张延国

“愁作文、怕作文”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归根结底是学生对写作缺乏足够的兴趣与自信心,因此才会出现诸如此类的众多问题,一提作文就皱眉头,咬笔头。结合自己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写作方面的一些有益尝试,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居里夫人也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信心。”可见,兴趣和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学生热爱习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逐渐改变目前消极被动的不良局面。当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时,教师再及时地进行鼓励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样相辅相成,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开放命题,让习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相信大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自由命题所写的习作,大多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句通顺,表述具体,水平较高。可一到命题作文,情况就不怎么乐观了,内容虚假,病句较多,表述欠具体的问题就比较突出。而且根据我校课题组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70%多的学生喜欢自由命题的习作,可见自由命题更利于学生表达心中的积蓄,更受学生的欢迎。

但目前的应试教育形式还是需要学生写命题作文,要应试,就不能不进行命题习作训练。不过,怎样的命题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出最高的习作水平?叶圣陶先生的建议倒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问问自己:(1)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应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2)平时出给学生作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3)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可知道写作教学的成绩不好,其咎不在学生,训练者实该负大部分的责任。”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何尝不是如此?倘如我们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把胸中的积蓄化为文字,何愁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我认为,这几个问题对我们今天进行习作教学的人来说,也是应该经常想想的,是大有裨益的。我的体会颇深。春天来临,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结果有写春天美丽景色的,有借春天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的,还有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颇为成功,如:“春天的手是纤细的柳条上吐出的一个个嫩绿的叶苞。”“春天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脸上红扑扑的色彩。”“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是色彩的聚会。”“柳树上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像一个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望着外面的世界。”“空气很清新,整个村子就像被洗了一遍,看上去那样可爱。”等生动形象的句子,各有特色,大都写得生动、具体,想象丰富奇妙,让人感慨万千,不由得佩服于他们那极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和大胆的想象。

因此,我提倡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多一些开放性的习作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不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降低习作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胜义精言,世间本没有许多。我们的作文,呕心沥血,结果与他人所作,或仅大同小异,或竟不谋而合;这种经验差不多大家都有。因此,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的确如此,同样的一篇文章,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可能算不上是一篇好文章,但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凭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不就很难得吗?我们这样去想,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习作能力所确定的标准去科学衡量,慷慨地给予学生鼓励,就能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当学生不断看到自己成功的习作时,自然而然会树立起自信心,就会对习作更感兴趣,也就不用再为学生愁作文、怕作文而苦恼了。

水滴石穿,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做,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那么,写作教学的春天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命题习作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习作展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