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习作评价让课堂更高效
2016-05-30姚中元徐琼会
姚中元 徐琼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81-01
在学生习作评价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大多教师不辞劳苦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常常挑灯夜战,一本又一本地认真批注、修改,并“工工整整”地写了评语。当习作本发到学生手中,却出现了一种令我们教师难堪的景况:大多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对我们教师的辛勤汗水无动于衷,就把习作本丢在一边;即使是少数所谓的“好学生”对我们教师给出的评语也不大领情,只是象征性地看看评分,便也毫不客气地将习作本收到抽屉里去了。造成这种高耗低效的尴尬情形的“罪魁祸首”,恐怕就是我们的有些教师“目中无人”——忘却了学习的主人,未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这一教学活动的,是那机械单一的评价形式和“标签式”的无情无味的评价语言把这一种沟通师生情感的大好时机“粗心”地白费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发挥习作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的积极效应,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习作的“多元化”上下功夫。
一、组内互评
学生间相互评价习作,这本是一件脑力劳动,对别人习作评价,需要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件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把这次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变成有趣的东西让学生去对照,把习作评价的原则、要求、重点和具体做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向学生交待明白。这样,既为学生进行运用语言创设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是促其发挥本身智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提供了可创性的舞台。比如开展“小小诊所”活动把习作中出现与习作要求不符合之处当作病例,把我们本次修改活动当作一次诊治,对出现的问题开出相应的处方,能动“手术”的地方就立即动手术。
在评价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习作,也是教做人。“千教万教教人说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可以这样写评语,如我认为此处可以改成这样这样,或建议此处换成如此如此,也可以说如果这样写是不是更能表达呀……也可以用“四人小组”讨论或修改。一人读文,其他三人听后对照习作要求谈谈看法,说说习作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发现典型的佳作,可鼓励其班级交流,因为“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类似这样活动有利于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积极发表意见,形成切磋争论的良性氛围。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习作评价的效率,也可以从评价同学习作中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合群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可谓是“一石三鸟”。
二、学生自评
我们的教师要精心地准备,细心地指导,充分发挥主体的主动性。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的教师可以采用“典型文章引路”——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文章印发给学生,教师仅提供一些共性问题简明提示,让其从中悟出某些东西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修改完,先让其把修改后的文章自己读两遍,“自我感觉良好”后在学习小组(通常是前后两座四人)中交流:读读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修改后的感受,锻炼其分析比较的能力。也可以讲评引路,教师浏览全班习作后,就具有共性的、突出的问题,设计出醒目的“课件”,激发学生参与修改的热情,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案例”作重点抽样评点,最后,在全班开展评讲活动。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三、教师点评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颜色很多的“五彩缤纷”,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你今天作文里的“五彩缤纷”一词用的真好,希望你在今后写作文时,能像今天这样多用好词,你的作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在习作评价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当我们抱怨习作批改的强度过大的时候,不妨自觉卸下心中的包袱,让多元化评价体现在习作评价中,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领略到习作的乐趣。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