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高中文言文教学基本要领

2016-05-30李娜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赏析文言文文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明确指出:高中文言文学习内容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是当前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并未很好地贯彻这一课程目标,普遍存在着为高考而教学的现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一个目的,即为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这不仅导致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失去其选文的真正意义,而且学习过程的过于机械化也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与提高,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以及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探寻高中文言文教学基本要领,发挥文言文的选文价值,是文言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诵读,提高语感

“文言与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加之文言文有自身严格的词汇语法系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首先体现在对文言词汇和语法的理解上。但是,想要初步扫除中学生对文言词汇和语法理解障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诵读。所以,新课程高中文言文教学基本要领的第一步是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事实上,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一直流行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许多教育家对它做出过阐释与实践,尤其是“朱子读书法”中“眼观口诵心记,熟读精思成诵”的理论总结,更是奠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的相关要求。诵读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发声对文本进行语言上的接受理解和思维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思维被不同程度的调动起来,渐渐形成关于文本的独特感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障碍便会降低。文言文语言精炼,讲究声韵,尤其是诗词类抒情文体,古人就十分强调吟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加强诵读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加强诵读不是简单的增加朗读的遍数,而是融入感情带着思考的“研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激发内心的情感,主动思考文本内容。唯此,才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语感,进而形成文言文的阅读思维,激发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赏析,陶冶情操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要通过赏析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传统文化底蕴。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也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赏析。“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丰富的人文性而不是科学性,它的作用对象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而不是智力和技能,作用的方式则是熏陶渐染而不是规模锻炼。”因此,让学生受到文言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渐染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此外,注重赏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性情。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进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结构。”学习经典文言文,就是通过赏析文本与先哲和时贤进行心灵的对话,这种有效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高中文言文的赏析应包括文本内容的赏析、作者情感的赏析以及文本语言的赏析。内容的赏析旨在使学生理解文本表达了什么,作者情感的赏析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语言的赏析旨在使学生感受并学习文言的精美以及表达的精炼,三者是有机统一在文言文赏析的整个过程中的。比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首先应对文本内容——通过记述兰亭集会的“乐”抒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一内容进行赏析。接着,作者在写了“乐”之后情感发生变化,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以及情感变化,进而对作者的情感进行赏析。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运用优美的骈散结合的语言进行表达的,通过语言的赏析,体会文言的精美。

三、知人论世,丰富文化

文言文是传承我国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记录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名篇佳作,是古人在深厚的文化浸润下写成的,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不同时代的诗文,有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形象地反映出时代的风云际会,折射着文人的心灵历程。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既能认识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政治局面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又能够感受到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品格;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对心灵上的安逸、精神上自由的生命追求,同时,也能了解魏晋时期士人的生命态度。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重视对文本中传统文化的发掘,通过“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及其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当然,知人论世、关注作者,并不意味着要了解作者的一切而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关注。知人论世,是为了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此而本末倒置,花费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等内容。教师应以文本内容为主,适当关注作者及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四、利用资源,活学活用

新课标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这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文言文的教学要充分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尤其是社会上的各种文化资源,加强文言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具体来讲,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文本资源,以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为纲,进而开发其他可利用资源。西哲有云:“例子是最好的定义,典范是最好的老师。”以经典文本为师,学生可以在纯粹的文本世界里自由的想象,尽情的激发自身的主观情感,这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把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现代的社会生活出发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有利影响。比如,在教授《诗经·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要做一个只图自己快乐却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文言文以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内容,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许多教师的文言文的教学不得要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远没有发挥出来。在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精选文言文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领,让学生从文言文中吸取多种营养,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2,(29).

[2]王雷.战战兢兢的讲台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谵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李娜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3)

猜你喜欢

赏析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