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下的闽台高职教育合作
2016-05-30陈爱香
陈爱香
摘 要:长期以来,通过两岸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两岸高职教育合作成果斐然,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瓶颈,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互联网+”是破解闽台高职教育合作瓶颈的有效手段,闽台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的“互联网+”模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推进:依托互联网在线教育企业,促进两岸职教合作多元化;构建高职教育云平台,推进两岸职教资源共享;建立两岸虚拟职教联盟,实现两岸职教共赢。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虚拟;职教联盟
当前,互联网以海啸式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交流方式,传统行业正在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2012年在全球兴起与爆发的“MOOC”着实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冲击。如何运用新技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占得先机,夺得鳌头,是许多教育机构要考虑的问题。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探究两岸高职教育合作的模式开拓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有体制、文化乃至政治上的意义。
一、闽台高职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受时空的限制,交流受益面狭小
目前,两岸交流的形式还是以人员物化的互访为主,参与交流的人员有限,交流的时间不长,就福建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均有开设闽台班,同时两岸高职院校间的教师也开展交换教学,可是就这几年的师生互换交流,由于交流的时间较短、交流的资金有限、交流的数量不多,造成双方优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因而交流成效不是很大,受益面也不是很广,同时台湾对交换生的限制条件较多,福建对台湾学生的政策相对宽松,双方在交流上存在的诸多不对等现象。致使福建学生赴台学习的意愿不强烈。
(二)存在政策壁垒,交流不顺畅
两岸教育交流推进的过程中,大陆一直以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对台交流,从1985大陆高校录取台生开始,大陆出台的一系列的对台生的优惠政策如: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共同的收费标准、设立专门奖学金,承认台湾高等学校学历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台湾在推进与大陆教育交流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但始终受到台湾政党利益、及领导人个人意志的影响[1],目前台湾在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方面还有诸多限制,如“三限六不”,“三限”指的是:限制采认高等学校学历;限制来台陆生总量;限制学历采认领域;“六不”指的是:不涉及加分优待;不影响台湾岛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大陆学生不得报考“公职”及专技考试。[2]
二、破解闽台高职教育合作的瓶颈需借助互联网
(一)借助互联网是推进闽台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从两地互联网的普及率及使用者来看,闽台两地以互联网为方式的交流将愈加频繁,据台湾媒体报道,2014年3月22日止,全台使用光纤上网的普及率,更飙升到28%,在全球名列第四,仅次于韩国、日本与香港。[3]2014年12月底时,有调研显示,台湾12岁以上的民众中,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已经达到1432万人,台湾的人口约有2300万人,普及率接近70%。在台北,数字很有可能高于70%。[4]在岛内年轻人是“上网族”的主力军,各种网络信息应用和服务的迅速发展将给台湾民众带来了更丰富且不同的选择,接收信息与交流的方式由传统的纸质的媒介传播转换为多媒体传播。福建互联网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14年12月底,福建省互联网普及率为65.5%,与2013年相比上升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2.7%,其次是19岁以下和30-39岁网民,占比均在23%左右。与2013年相比,19岁以下、40-49岁网民占比有所下降,30-39岁、50-59岁网民占比有所上升。从网民的职业结构来看,福建省网民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5.1%,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4.3%。企业/公司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的占比合计达14.9%。[5]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两岸交流从线下向线上的网络交流延伸成为可能,特别是当前两岸合作交流处于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通过网络交流契机,在这个开放,隐匿、虚拟的空间两岸可以敞开彼此心胸,各抒己见,即便有激烈的争论也是打破长期以来彼此刻板印象的重要手段,从而做到求同存异,闽台两岸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开拓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二)借助互联网打通政策壁垒,推进闽台高职院校校际合作
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两岸互通,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交往工具有力破解两岸教育物化距离,突破时空的限制、逾越政治的鸿沟,促使两岸沟通无障碍。网络传播可以说是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第四通。它能够克服“三通”的缺陷,弥合台湾海峡的天然阻隔、绕开政治壁垒的障碍,开辟闽台交流的新空间,掀起闽台交流的新浪潮[6]。在互联网时期,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两岸高职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团结协作、共存共赢的意识和心态,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可以说借助互联网共建共享高职教育云平台,建设两岸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两岸教学同时同步是两岸教育人的共同愿望。
(三)借助互联打破地域界限,深入闽台高职院校校际合作
互联网的开放性将使得两岸高职院校在互联网上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更加的广泛与深入,借助互联网,开展两岸职教合作,将互联网技术与当前教育状态和改革动向结合,通过建立两岸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规避政治的阻隔,让广大闽台师生真正享受到两岸优质的教育资源,无疑有很大裨益。
三、闽台职教合作“互联网+”模式
(一)依托互联网在线教育企业,促进两岸职教合作多元化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打破了教育完全由政府垄断的状态,2012年是互联网教育元年,众多的互联网企业注资教育,改变了教育由政府出资的一元化局面,教育是具有时代性的,互联网时期,投放在线教育市场的往往是拥有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他们拥有研发能力和技术,可是他们缺教师、缺少对专业及课程的教学实践,这些企业懂互联网可不一定懂教育;征战教育行业几十年的教师,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教学资源可不一定懂互联网。因此互联网时期的教育,需要数据大咖,也需要内容设计和课程设计的专门人才。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教育的改革方向,将由政府,企业,学校三者共同推进两岸高职合作的多元化。比如台湾信息化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依靠行业企业,特别对软件企业开发的教育类产品,一经指定机构审定认可之后,台湾"教育部"即可用收购的方式,帮助企业的产品进入教育市场。两岸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以此作为借鉴;两岸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在两岸均设有机构的在线教育企业,比如福建互联网在线教育企业如福建的网龙,2015年网龙收购跨国教育巨头Promethean开创中国互联网教育全球时代,已在网络教育领域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岸高职教育可以依托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行业企业支持和职业院校参与的形式。加强两岸职教合作,促进两岸职业教育的进一步的交流与发展。
(二)构建高职教育平台云,推进两岸职教资源共享
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顺应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信息化成效显著,台北市跻身全球信息化城市前三,无线上网人数、家庭宽频普及率与电讯产业的竞争程度等排名都跻身于全球前10位[7]。“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的同时,互联网也颠覆着台湾的传统教育,台湾的技职教育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从最初的技职教育萌芽到现在较为完善的体系,已经在全球技职教育中独树一帜,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的技职教育功不可没,台湾教育信息化的各种细节做法和具体经验,台湾技职教育成功经验值得福建职业院校学习与借鉴。福建互联网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福建的高职教育,从最初的精品课程建设到现在的翻转课堂的改革,在网络资源库的完善与建设上硕果累累,福建的高职院校还成立了职教联盟,共同致力于校际间的合作与共赢。闽台高职院校在双方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共建共享先进教育成果,是两岸高职教育者的共同诉求。
两岸职教云平台的建设可以依托两岸均有设立机构的在线教育企业,由教育机构开发云端,开发相应功能模块,两岸教师可就某课程的开发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如课程教案、课程课件、课程录像、教学案例、课程练习试题库,上传云端,建立互动专区,闽台两岸学生凭用户名及密码登录平台上所有学校电子课件、电子读物、应用软件、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源共享,实现两岸网络共同备课,网络共同教学,并就课程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两岸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同一门课,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两岸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两岸教师均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在课程合作与开发的基础上,延伸至教材的设计,专业的共建,在交流的过程中推进两岸高职教育云平台的建设,让资源库从单纯的资源集合走向基于资源库的应用平台,促进两岸职教资源共享。从学生到教师到学校乃至海峡两岸均可共享信息化改革的成果。两岸高职院校应积极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积极拓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深入合作与交流。借助两岸优秀的教育机构进行版权、知识产权等知识创造财富的合作,利用在自贸区进行的知识创造直接服务于两岸用户。构建高职教育云平台。
(三)建立两岸虚拟职教联盟,实现两岸职教共赢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可是两岸高职教育实体联盟的构建受困于两岸的政治存在诸多障碍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当前,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传统教育的有形界限已被打破,在互联网时期,两岸高职教育的深入与合作可以在虚拟的空间展开。两岸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保留各自不同见解与观点的前提下建立虚拟教育联盟,通过建立两岸虚拟职教联盟,实现两岸职教共赢。这样就逾越实体联盟的困境。职教联盟的运行形式可就两岸高职院校间某一领域或某一项目建立一种合作,这种合作通过借助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让校际间根据各自的利益和目标战略,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技术共享、费用共担、成果共享的目的。这种临时性的组织没有固定不变的组织系统,没有看得见的有形实体,它因任务而组建,根据任务的需要而调整,任务完成后就宣布解散,参与的高职院校在各自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取得最大的效益,各方将以自己拥有的优势、专长,通过信息网络的联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各方的共同发展。当前,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较高,教育资源丰富,可生源有限资源相对过剩。福建职教改革风声水起,与台湾一水之隔,台湾教育成果的外溢福建是最好的伙伴。建立两岸虚拟职教联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入闽台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双方在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等项目上开展合作,重点围绕两岸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两岸合作,有利于双方的教育资源和市场资源得到更高程度的互补,有利于发掘双方优势资源,实现共赢。两岸团结协作、求同存异,共存共赢的意识和心态。共同开拓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四、结语
互联网“互联”顾名思义就是相互连接、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一、禁锢、封闭、孤立、最终将被割裂,被时代所抛弃,在互联网时期,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为,以开放、包容、联盟的态度,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思考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拓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汤建静.管窥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J].教育行政论坛.
[2]大陆学生赴台人数少2成开放招生来首降[EB/OL].2016-7-1,中国台湾网.
[3]台湾光纤普及率全球第4 网络影音时代就要到来[EB/OL].2014-3,http://www.educity.cn/shenghuo/759405.html.
[4]易绍杰.新时期对台湾青年宣传的改进与突围[J].新闻传播,2015.8.
[5]福建省互联网普及率为65.5%居全国第4位[EB/OL].http://www.mnw.cn/edu/focus/952282.html
[6]谢雅萍.网络传播与闽台交流:一个社会互动的研究视角[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
[7]吕斌.台湾的信息化——现状、政策与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11.1.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