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问题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2016-05-30熊丹萍
熊丹萍
摘 要:“思辨课堂”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变为能思能辨的问题,而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运用思考、辨析、辩论等手段解决问题,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目前“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教学”应注意的方面等入手,通过课例的形式阐述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引入“问题教学”。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教学;信息技术
一、引言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原动力和牵引力。一堂信息技术课,无论教什么内容,无论使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有效,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重视问题教学,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触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其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问题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切入主题,以问题作为主线,以问题促进创新,激励学生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提出、分析、解决一个个问题。问题教学的程序框架如下:
三、目前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如此,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不足,对课堂提问策略和原则思考研究不够。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妥,忽略学生群体参与
许多教师对信息技術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所提的问题不具有代表性、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地体验参与。
2.问题设计不当,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许多课堂问题设计线索很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环环相扣,教学任务似乎都得到了落实,却毫无亮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反思性提问,使学生顺从于习惯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问题数量过多,教师提问过于频繁
有些教师误认为问题设置越多,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就越努力,学会的东西也就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没有意识到“问题”只是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过多过细的问题缺乏张力和弹性,同时也堵塞了教学文本的每一个空间,最终是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教师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解读。
4.问题过易或过难,设问缺少思维梯度
忽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组织,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问题仅停留在知识记忆与理解的层面,几乎都只有唯一标准答案,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或者只要打开课本一看就能回答。这种提问导致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流于表象、浅尝辄止。反之则是问题过难,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范围,学生苦思冥想仍不得要领。
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课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彼此关联的多个问题。基于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图片合成”的教学为例,说明应用“问题教学”的教学过程。
五、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问题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1.问题的设计应基于学生的水平
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发展状况为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学习经验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施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向性强、可操作的问题,既要有相应的难度,又要让学生力所能及,通过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前期的预设,使潜在的学习期待转化为实际的学习动机。切忌照本宣科或者过于肤浅以及简单化问题的出现。
2.问题的设计应基于教材的内容
问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基于教材的内容,使问题设计具有合理的程序和恰当的层次。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把一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便于学生有效把握,从而引发其对教材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
3.问题的设计应基于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以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线教师每节课都应刻意追求的目标。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抓住了教学重点,也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主要矛盾,这样教学活动就会有的放矢;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解决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知识要点,属于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解决了“焦点”问题,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为此,基于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知识含量高,具有思考价值的基本原则。因为这样的问题会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与灵活运用能力。
4.问题的设计应基于动态的生成
不论教师以何种形式提出问题,一定要引导学生生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促使新的、有意义的内容出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的过程中,随时都会产生许多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这些都是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课堂的实质就是多种思想的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进行交流与对话。让我们通过精心、巧妙的提问,以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响波澜四起却和谐动人的教学之曲,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雅.“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4):31.
[2]李秋燕.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6):32.
[3]袁福.课堂提问小技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2).
[4]裘亚青.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30.
[5]何兰芳,王秀茹.“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设置的误区[J].成功之路,2008(20).
[6]陈俭贤.论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5.
[7]赵绪昌.精心设计问题 提高课堂效益[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0):48.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