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泰莱夫人与杜丽娘的形象比较

2016-05-30邹欣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杜丽娘情感

摘 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牡丹亭》两部文学作品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的人类自然情感。查泰莱夫人和杜丽娘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女性情感表达和对“灵”与“肉”情爱的追求中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她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戏剧产物,但站在人类自然情感宣泄的角度上,她们都是在感情困境中力求寻找一种超常的方式来宣泄自身情感。文章旨在通过对比两个女主人公在情感宣泄上的相似性来探讨人类对自然情感的回归——“灵”与“肉”结合的爱情。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 杜丽娘 情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是丈夫战后冷落的妻子;《牡丹亭》中,杜丽娘是封建礼教下不从父愿的千金。在她们各自特殊的情感世界里,虽然故事背景大相径庭,但在文学作品中,她们都处于被现实禁锢、被自然情感束缚的相同困境,康妮和杜丽娘都通过寻求解救自己情感的非常规之路来回归人类自然本性,实现美好的爱情,这条路虽然有违时代伦理,有违社会背景,但都是发自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灵”与“肉”结合的情爱的呐喊。

一、拥有相似的自然情怀

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为年轻女性,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青春年华。康妮和杜丽娘同样年轻貌美,家庭富裕,且受过优质教育,尤其是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充满了青春活力,拥有自然生命情怀,都渴望这种自然生命情怀能够得到宣泄。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从战场归来时,身体已经支离破碎,可康妮仍然健康,而且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旺盛生命力”,克利福德也并未让康妮感受到温情,他只是把康妮当作一个摆设,习惯于康妮的照顾,以此来感受自己的存在,虽然迈克里斯与她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但都只是身体的接触,心灵上并未契合,在这种情况下,康妮的生命力、自然情怀没有得到自然的宣泄,也没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灵”与“肉”结合的爱情。而后,康妮在偶然看过梅勒斯的身体后,她内心深处的生命情感被激活,不由得浮想联翩。她对梅勒斯的看法不仅限于一个美丽的物品或身体,而是一种“光和温度”“寂寞生命的炽热火焰”“肉体”[1]。康妮回到屋里开始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有活力了,由此感到青春的易逝,感受到一种痛苦,萌发一种“不公平”的念想,因此而“狂躁地痛恨精神生活”,甚至是伤感。这都是因为她有着自然的生命情感,但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宣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同样如此。杜丽娘在学习《关雎》时,非但没有受到所谓的“后妃之德”的启发,反而触动了她内心朦胧的爱情欲望,增加了她内心的寂寞,并且引起了她内心青春易逝的伤感,这在她同样青春活力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在春香的鼓励下,杜丽娘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偷偷来到后花园,看到了那姹紫嫣红的百花,成双成对的莺燕,这美好的春景呈现在她眼前。然而这么好的景色,由于父母不准许,她无从而知。“牡丹虽好,春归怎占的先”,杜丽娘以牡丹自比,莺燕成双成对,她感叹自己何时配得佳偶。[2]这一系列的感伤和埋怨,透露出了杜丽娘对自己美丽的青春被耽误的一种幽怨和感伤。因而,不论是康妮还是杜丽娘,她们一个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一个是是观望园中春景,同样产生了一系列对青春易逝和现状不满的感伤。这都是内心对“灵”与“肉”结合的爱情的渴望,然而又得不到实现的一种表现。

二、受到相似的情感束缚

康妮和杜丽娘的自然生命情感得不到宣泄的原因都来源于她们自然情感的压抑。康妮受到压抑的原因是丈夫身体的瘫痪,性功能的丧失,丈夫对康妮没有一丝的温情,甚至视她为一种工具或摆设,以此来维护其所谓“优雅”的贵族生活。康妮与迈克里斯的接触更多是欲望的满足,未曾有过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她的压抑同时也来自她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她认为自己是归克利福德所有,她的大部分生命都是他的,她并没有一开始就走出这段婚姻、寻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勇气,即使她在与迈克里斯接触过后,仍然以自己官能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快乐来鼓励她的丈夫。后来迈克里斯要求康妮与克利福德离婚,与他结婚,康妮也没有这样做,她不忍丢弃克利福德。而对于杜丽娘来讲,她受到压抑的原因就非常明显,即来自于封建礼教对她的压迫,从她对自家后院有如此美丽的春景都无从而知一事就可以看出她那深受父母严格管教的生活方式。身居朱门深宅中,她的一言一行不仅受到父亲的管制,连她的老师陈最良对她的教导也都是固步自封的封建思想,她被框在陈腐不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框架里,与外界是完全隔绝的。久而久之,杜丽娘就养成了温顺的性格,她也就没有走出去的念想,也就不可能勇敢地寻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康妮和杜丽娘受到的压抑有来自外部的,也有她们自己的原因,无论如何,她们的生命情感都是没有得到宣泄的。

三、寻找相似的宣泄方式

虽然主人公深陷情感不自由的泥淖,但作者的写作初衷和目的都不是仅限于展现被封建、被特殊年代禁锢的人物如何挣扎,而是要彰显她们如何反抗和打破这样的囚笼,找到人生自由和幸福的道路。康妮和杜丽娘最终都找到了情感宣泄的方式——由“欲”到“情”,从而获得新生。康妮在与守林人梅勒斯的一次次结合中逐渐由欲望的满足过渡到心灵的沟通,最后到爱情的升华,自然生命情感最终得到宣泄。康妮在来到树林小屋之前,她总想到的是梅勒斯的身体,第一次与梅勒斯接触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第二次也只是官能欲望的满足,而在以后的接触中,康妮被梅勒斯俊美的身体深深地吸引,自己身体里的热情被完全唤醒,同时两人在情感上和心灵上有了更多的交流,两人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了解,产生了爱情。到最后,康妮决定与克利福德离婚,要和这个守林人在一起,要摆脱那种呆板沉闷的上层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由此获得新生。杜丽娘同样是由“欲”到“情”,杜丽娘看过园中之景,内心朦胧的情感、欲望都被唤醒,而且难以排遣,所以才会在梦中与柳梦梅幽会,这个时候还只是排遣春情,获得官能欲望的满足。梦醒过后,由于思念柳梦梅,才得病致死,到了冥府,杜丽娘都还不忘其情人,还要对其姓氏寻个究竟,由此孕育生死不忘的感情。这也是由欲望的满足上升到爱情的产生。后来,杜丽娘变成游魂与柳梦梅相会,要求柳梦梅掘坟使其“回生”,她渴望作为一个人与柳梦梅相爱,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魂魄与情人待在一起。由于柳梦梅的忠诚、奔走、照料,杜丽娘得以重生。最后通过斗争,两人走到了一起。

四、结语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牡丹亭》存在于不同的国度和历史背景,然而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主线上,作者通过对康妮和杜丽娘感情的描写,揭示她们共同的情感压抑原因,康妮为实现情感释放通过直接与人结合,获得真正爱情;杜丽娘通过梦境与情人幽会,得到自然生命情感宣泄,由情而死,由情而生。两者源于对官能欲望的满足或春情的排遣产生了真正的爱情,都得到了新生。查泰莱夫人与杜丽娘都在封建历史时期通过非常规的情感宣泄,渴望“灵”与“肉”的结合,最终打开了自然情感的囚笼之门。

注释:

[1]汤晓军:《景物和性格——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写作风格》,名作欣赏,2010年,第30期,第12-23页。

[2]王前程,王晓东:《牡丹意象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12-16页。

(邹欣 四川自贡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43100)

猜你喜欢

杜丽娘情感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一生爱好是天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