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例题

2016-05-30张蓉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例题有效性数学

张蓉

【摘 要】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例题,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达到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中一些例子,对如何创设情境教学,增强例题的趣味性、新奇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个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例题;有效性

例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技能,提炼思想,培养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也是教师施教的依据,能否处理好例题的教学,用活例题,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上例题的作用,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景,使教材具有趣味性、新奇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认知的热情。

一、创造问题情境,增强例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例题编成童话、小故事、或者创设一个游戏场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如果全班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一面红旗插在场地上,在老师的口令发出后,所有的同学开始一起去夺那面小红旗,夺到的人获胜。但是,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性,这些同学应该怎么站才是最合理的?你能否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试着说出理由。当多数学生认为应作圆形排列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圆的特征。又比如在教学小数性质时,我把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几个用以改写、比较的具体程度隐藏起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景,1,1,1,这三个数相等吗?显然是相等的。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显然是不相等的,怎样才能使他们相等呢?让学生动脑筋后得出它们的相等关系,学生在“相等”-“不相等”-“相等”的变化过程中,尝到思维成功的乐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参与认知活动。

二、创设情境,增强例题的新奇性

小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当学生有了学习某一知识的愿望时,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教学“年、月、日”,教师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提出这个问题后,当学生听到这个问题时,发出惊讶的声音,目光全是疑惑,感到新奇,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提出合作探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多久过一次生日?为什么奶奶过得生日反而少,你能说出为什么吗?生日跟什么有关?层层递进,不断深入,逐步抽象的几个设问,把生活中的“过生日”话题,逐步引向探索“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成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三、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例题的开放性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时,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主动探索,不断深入,从而达到知识的收敛。

如:“百分数应用题”例3的教学,我是这样教学的:课件出示:一个乡去年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请你用数学的方法说明这个乡去年造林任务完成情况怎样?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回报:(1)此乡去年造林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超过计划2公顷。(2)此乡去年实际造林约是计划的116.7%。(3)此乡去年实际造林约是实际的14÷12=1.167(倍)。

接下来我又问:还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表达这个乡去年造林任务完成情况吗?学生很快说出以下几种情况:(1)实际造林比计划多2公顷,多的量相当于计划的16.7%。(2)实际造林相当于计划的116.7%,也就是比计划多16.7%。(3)实际造林比计划多,也可以说成实际造林比计划多16.7%。

这样把例题的问题“这个乡实际造林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改成“这个乡去年造林任务完成情况怎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情境,学生可以从不同方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既带出了旧知的回顾,也作出了新知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例题的探索性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过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科书中的例题:“小明2/3小时走200千米,1小时走多少千米?”教学这道题的难点是理解算理,关键要理解求1小时走多少千米,先求1/3小时走多少千米再乘以3.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一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出示一张15厘米长的纸条)你有办法知道这张纸的长度吗?(学生可以用直尺量出纸条的长度)(2)(出示一张学生手中尺子长度2、3、4倍的纸条)现在要用你们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你有办法吗?学生很自然会想到这张纸的1/2,1/3,1/4,然后再乘以2、3、4,就可以得到全长。这样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去探索、去完成知识的构建活动。

【参考文献】

[1]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例题有效性数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