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华北沦陷期间日伪的劳工政策

2016-05-30付鑫

北京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摊派强征本市

付鑫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中国作为其实施“以战养战”政策和扩充军备生产的主要战略资源供给地,有上千万占领区的平民和战俘被以诱骗、强征和抓捕等手段,有计划地强掳输出和就地役使“强制劳动”。华北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视为“东亚劳力之供给源泉地”,在此期间百姓受害尤其惨烈。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收藏有伪华北劳工协会、伪北京市筹募劳工委员会、伪北京市经济局、伪北京市警察局的劳工募集计划和劳工统计名册等各类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充分反映了华北沦陷后,日本在华北地区成立劳工组织、实施筹募劳工计划、向东北、蒙疆、境外以及华北当地派用劳工的情况。

一、劳工政策的两个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沦陷区的劳工政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华北沦陷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在此期间,日本在华北地区的劳工招募政策,主要采取诱骗方式,每年将百万华北劳工掠往伪满洲国和伪蒙疆,驱赶到矿山或军事工程中服苦役。第二个阶段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直至日本战败投降。在此期间,为解决人员不足等问题,日本的劳工招募政策迅速调整为强征政策。同时,随着日本国内劳动力的逐步匮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日本国内输入华北劳工。

(一)诱骗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1939年又适逢百年不见的华北地区特大水患,失业劳力和饥民难民迅速增多。伪政权的劳工募集机关采取多种多样的诱骗手段,如宣扬到伪满洲做工可免捐、免税,免费吃住,还可挣钱养家等等,每年将百万华北劳工掠往伪满洲、伪蒙疆或就地役使。

其中一份宣传稿主要内容为:“此次需要整备郊区飞机场北京市方面因有勤劳奉仕之计划。飞机场工事增强亦即是防卫北京市之先决条件应由全体协力。此次本市市政府对勤劳队员之募集系按照之前制之劳工名薄妥为制定勤劳队员三千名并填发三联通知书,由各派出所分发。希被指定之队员于接到通知后于指定日期赴该管警察局报到,以便前往工作。为使明瞭起见,特将注意事项录下:1,工作地点:南苑飞机场;2,工作期间:两个月;3,用品:被褥、饭碗、筷子由队员自备;4,待遇:每人每日工资二十元,并供给食粮菜蔬、煤炭,并备有宿舍;5,其他:尚有香烟、毛巾之配给,特别勤劳队员另有奖酬;6,工作期满:每人免费发给食粮四十斤;7,勤劳队员在就役期间其原住处之每月户口配给仍就照常,配给以示优遇并拟另发其家族特殊配给;8,此次勤劳队员之募集一切事宜概由北京特别市政府完全负责,绝对安全,如遇疾病备有医疗班为之治疗,希安心前往工作”。

这样的宣传看似打动人心,但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情况,劳工实际到达工作地点后,就变为在日军监视下,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最繁重的劳役,失去了人身自由。大量劳工因饥饿、劳累、疾病等原因失去利用价值后,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处死。曾在虎头要塞服役的冈崎哲夫在《秘录·北满永久要塞》一书中回忆:“1940年,虎头要塞工程完成,将抓来的中国军队俘虏摆酒宴至山谷间,正在吃喝之际,山顶上的机枪一起向这些人射击,全部杀死。”

1938年6月起,由日本人实际控制的伪新民会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成立了伪新民会劳工协会,开始利用伪新民会系统协助伪满在华北骗募输出劳工。1939年7月起,伪新民会劳工协会又按照与伪蒙疆签订的《关于蒙疆华北劳工分配协定》,对派往伪蒙疆的劳工进行招募、审查和劳工证发放。

(二)强征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华北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之前采取的欺骗手段已经基本宣告破产,仅靠诱骗手段,已经无法征集如此众多的廉价劳动力。1941年7月,由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与伪华北中央劳务统制委员会联合筹建的伪华北劳工协会正式成立。伪华北劳工协会成立后,接收合并了华北各地的伪新民会劳工协会和伪满洲劳工协会华北各分部,成为华北境内劳工调查、登录、制档、招募、强征、调配的一元化劳务统治机关。半年后,在华北地区颁布实施的《暂行劳工募集管理要领》中,更是明确规定华北劳工不论向外输出还是本地使用,均在华北方面军及其驻各地特务机关把持的“劳务统制委员会”的绝对统制与指挥下,由华北劳工协会统一实施划地区的摊派强征制。某种程度上,伪华北劳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劳工招募政策由原先的诱骗政策调整为强制性募集和直接抓捕。据不完全统计,伪华北劳工协会存在的4年时间里,共强募和抓捕劳工350万人,另有随行家属155万人;其中3.5万人被送往日本,占在日中国劳工的88%。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地区实行的摊派强征制度,可以通过一份档案来一探究竟。这份档案内容如下:

“为增强南苑飞机场工事,请本市供出劳工三千名等因。当由本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决,按劳工名薄各区登记人数比例摊派。严经填报三联通知书交各警察派出所,分送募集在案。惟该项动员意义虽于报章公布,但一般市民仍多未能切实明了。故规避隐匿或已送復逃去在所难免。兹为妥筹,补救方策,经本会拟就本市商号供出劳动队员实行办法呈来。市政府呈准决定选择本市适宜之各同业公会若干业。并按加入该公会商号之多寡比例摊派。供出劳动队员二千人。(共二千户每户一人计二千人)至各公会应摊人员就各公会中择其资本雄厚,营业状况较佳之商号担负之,被制定之商号应各委派体壮无嗜及无残疾者一人,作为劳动队员。于通知书上指定日期准时赴指定地点报到集合,尚有违误,定由本会呈请市政府从严惩处,对于本市未加入公会之各业商号,即着手调查并分别列册,以便劳工动员,按册摊派以示公允。兹将指定本市商号二千户造具成册,并填报通知书二千张,相应一并出送。即希查照,迅速办理。见復为之何。”

从以上公函,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劳工摊派优先保证对日军的供给。南苑飞机场为华北方面军的重要军事设施,伪北京特别市筹募劳工委员会为保证南苑飞机场的劳工供给,曾多次专门发布劳工募集公函。2.劳工摊派是完全强制性的。“尚有违误,定由本会呈请市政府从严惩处”,足以说明劳工摊派的强制性,军警宪特等都直接参与。3.人民群众对劳工摊派极为抵触。194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大势已去,逃避劳工的人员明显增多。为了完成强募劳工计划,筹募劳工委员会转化为向无法逃避的商户强征。

二、档案见证下的华北劳工政策

(一)暴露其永久殖民丑恶目的的伪北京特别市筹募劳工委员会宣传稿

内容如下:“径本委员会自经组织成立以来对于工作推进亟谋有效之施展。兹本市各警察派出所对劳工名册业已开始制作。深恐市民未能了解真相,特宣释以破疑虑。查战时人力为重要资源之一,近来各方向本市请求供给劳工者日渐增多,为未雨绸缪计,因有劳工名薄之制作。其制作办法按照本市各警察派出所户口册年龄在十八岁至四十五岁之中者分别职业,经详查属实后填入劳工名簿。俾明瞭本市所有各业劳工之全盘状况并非一经填载劳工名薄立须募出此举。纯为不时之备,且将来纵遇有劳工供出时当尽先以闲散游民提前公平摊派。并立与需方联络对劳工之待遇予以从优改善而工作之地点亦以不辽远为原则。至工作时期由本委员会负责合理约定,期满续派劳工前往,轮流瓜代。上述情形深望市民仰体斯义勿感流言。倘有故意虚报希图隐漏者一经查出定予从严惩处。相应函达即希撰文。查照将上述意义予以报章公布撰文宣传为荷。北京特别市政府宣传处委员长”

从这份公函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工政策考虑颇为严谨长远,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永久殖民的丑恶目的。

(二)劳工名册是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的有力证据

翻开1944年伪北京特别市劳工名册内页,里面整齐地记录着被征劳工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现住所、居住证号数、教育程度、同居家族、家庭状况、所属事业场等信息。表格下方所注日期为民国33年(1944年),内一区第二派出所填报,后有填报员与核对员的印信。从表格所载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劳工主要来自河北及山东的部分地区,年龄以二十至四十岁的青壮年为主,也有少量十余岁的少年劳工和六十岁的花甲老人。他们的学历从高小、高学、私小、私学到不识字的都有。从职业一栏中可以看到名册中的劳工曾经从事的职业包括木匠、油匠、铁匠、瓦匠、石匠、雕刻匠、拉车、役夫、小生意、磨刀、汽车司机、杂役、印刷、夫役、制鞋、厨役、铜器行、织毛衣、成衣(师)、煤铺、首饰行等不下二十种。他们的家庭情况大部分都是中等、贫或赤贫,极少数是小康。

这些劳工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各家的户主,有的甚至是家中唯一的男性。在那样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下,失去家中主要劳动力之后家眷的凄惨生活便可想而知了。

当时,北京市的城区人口一共只有164万人,而列入这份名单就达到了12万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这份劳工名册就是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的有力罪证。

据《日本掠夺华北强制劳工档案史料集》所载,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至1945年共掠夺华北劳工668.9万人,输送至日本、朝鲜、伪满洲、伪蒙疆和华中地区;1941年至1945年间共掳掠400万劳工在华北本地征用,八年间共征用劳工一千余万人。

虽然,强征劳工的大部分工作是由伪政府的下属机构完成的,但是整个过程还是由日本华北方面军所实际掌控的。伪华北劳工协会这种大规模招募和抓捕劳工的行径,是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日本帝国主义的责任不可推卸。

猜你喜欢

摊派强征本市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贫困人口岂可摊派指标
强征劳工,日企只对美国道歉
日官房长官辩称没否认“河野谈话”
问题
反贪局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
小杂文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