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2016-05-30张磊
【摘要】图式理论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包含其中。本文将简述图式理论,以图式分类和图式信息处理模式为出发点,结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探讨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语言以声音为载体传达信息,起到人际沟通的基本目的。听力在其交流的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样是学好大学英语的先决条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4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比重由20%提高到35%;2008年全国各高校试行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听力比重从35%增加到70%。由此可见,英语听说能力愈发突显出其实用性,社会重视度极高。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成为众多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借助认知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探讨其在日常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解释认知理解过程的一种理论,1781年德国心理学家Immanuel Kant最早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指出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与其大脑中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才产生意义。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 C. Bartlett在其著作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给图式界定为“头脑所反映或积极组织的过往经验”。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认为图式理论是“一个抽象的关于人的知识理论,是一组彼此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按照等级层次的划分贮存于长时记忆中”。Carrel和Eisterhold定义图式理论为“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即背景知识)的构架,强调在理解、吸收和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联系起来”。图式是输入并存储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是头脑中的常识性概念,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图式、脉络和框架是译码、解码新输入信息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已有图式相匹配时,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整个理解过程,也就实现了具体图式的过程。
二、图式分类
听力教学中,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三类。语言图式是听者具备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它是一切听力理解活动的基石。内容图式是与话题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是个人对世界的所有认知储备。形式图式是不同文体的听力材料体现在格式结构、修辞结构和组织差异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文章体裁不同,结构特征各异。
三、图式理论信息处理模式
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是圖式理论的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前者指输入头脑的信息经过最简单、最原始的具体图式,逐步合成层次较高的图式,由此激活头脑中较大的图式,即从部分到总体的过程。通常表现为重视听辨语言中的音素、音节、单词和词组等微观上的语言信息以及具体图式的应用。后者指利用头脑中层次较高的图式预测和判断新输入的信息,调集所需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而开启下一级图式,从宏观上分析推测信息的内容,即从总体到部分的过程。通常表现为从层次较高的图式着手,借助储备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来分析处理新信息,实现准确理解的最终目标。
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英语听力长期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用性不必赘述,但教学成果一直收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有二点。其一,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把英语听力课变成了听力测验课。老师拥有课堂上的绝对支配权,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安排进行单方面的授课活动。从播放听力音频到核对习题答案,从答案不统一到重播听力音频,如此机械般的循环反复必然单调乏味。学生只是课堂指令的被动接收者,毫无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可言,久而久之倦怠感滋生蔓延,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听力学习的效率低下。
其二,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是制约听力水平发展的重要诱因。英语老师过分在意听力过程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细节,仅仅关心学生有没有听懂,却忽视了学生应当如何才能听懂的方法问题。殊不知平时输入和积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提升听力理解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只听清字面表述,听不懂深层含义,听力理解的预判和推测失误增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
五、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听力理解不仅要理解听力内容的字面意思,还应当理解其内容的交际功能。根据已知的语境信息和已有的背景知识,剖析并攫取所听素材的真实意图。图式在提高听力理解方面具有主导性作用。当有新的信息输入时,需要激活头脑中的已有图式,使二者匹配才能实现理解的全过程。基于图式理论,听力教学模式通常可划分为听前导入、听力理解和听后巩固三个重要阶段。
1.听前导入阶段。听前导入阶段是听力教学的准备预热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启动头脑中的已有图式,随之建立起崭新的图式,为听力实践环节铺平道路。已有图式越丰富,新建图式越充足,听力理解就相对越简单。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毕竟有限,能否自主激活并建立新图式成为影响听力的关键。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已知的听力素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自然地启发导入听力主题,层层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图式,使其掌握的听力文化背景知识活跃起来,并逐步建立起新的图式,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提高理解的准确度。组织学生分组限时讨论,交流相关主题信息通常也是补充文化背景知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使得图式的内容更加全面充实,听力理解过程顺利通畅。
2.听力理解阶段。听力理解阶段是听力教学的实战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运用已经激活的图式,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解码分析。一方面,从听力材料的题材、主旨和结构等较高层次的形式图式入手,预测文章大意,理清篇章脉络,分析逻辑关联,完成由整体到部分的自上而下的听力策略。另一方面,从听力基本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听辨能力的语言图式出发,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主次信息,掌握细节要点,激活相关内容图式来解析新信息,通过不断构建新图式来验证预测的正确性,实现由部分到整体的自下而上的听力过程,从而达到听力理解的终极目标。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培养学生从全局着眼的推理判断能力,又要夯实他们听力理解的基本功,二者缺一不可。课下学生自主听力学习时,也应当有意识地同时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以便听力水平得以持续有效的提高。
3.听后巩固阶段。听后巩固阶段是听力教学的温故知新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听力过程中的难易点,分析学生处理听力信息层面上的得失与成因,并将听力理解阶段新建的各类图式补充加入到头脑中,形成长期有效的图式,以备日后听力理解之用。针对刚刚完成的听力材料,短时记忆的内容完整性极高,特别适合老师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协助学生小结语言知识和归纳信息要点,熟识文体固有特征,梳理文章结构框架,不断丰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存储。这一点的确是传统大学英语“一听而过”的听力教学模式中严重缺失的部分。听力巩固阶段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听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能够对听力语料进行必要的二次深加工。老师在强化他们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比较全面的语言和文化认知发展,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为应对将来可能愈加复杂困难的听力理解材料奠定扎实的根基。
六、结语
英语听力位列于听、说、读、写和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之首,在英语习得和日常交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认知心理语言学图式理论颠覆了只注重字、词、句等单一语言要素的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思路。以图式理论为依据指导听力教学,是语言学者们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钻研和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学成果体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灵活地运用相關图式理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现有的听力理解水平,以适应当代英语教学和社会交际需求。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Rumblhart D E.Schem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Erlbaum,1980.
[3]王瑞昀,梅德明.听力理解的认知与听力课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
[4]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5]解静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简介:
张磊(1982- ),男,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