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孩子的说谎“怪招”

2016-05-30陈忻沈明霞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3期
关键词:怪招创可贴盒子

陈忻 沈明霞

作为父母,每当听到孩子说谎,我们会非常担心:小小年纪就会说谎了,这对孩子的品行发展是否有不良影响?孩子不跟我们说实话,是不是和我们不亲近?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孩子的说谎行为,帮助孩子妥妥地战胜内心的“说谎小怪兽”。

说谎是认知发展中的小插曲

“小孩子为什么也会说谎?”“又没有人教他说谎,他怎么就学会说谎了呢?”很多父母常会不解地叹气。孩子说谎的原因各种各样,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说谎背后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先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儿童说谎与认知发展的联系。

1.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才会说谎。

爸爸给3岁的孩子看两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上没有标签,另一个盒子上贴着写有“创可贴”的标签。爸爸问:“若你需要创可贴,会到哪个盒子里去找?”孩子说:“当然是贴着标签的盒子。”当孩子打开两个盒子一看,哦!原来创可贴放在没有标签的盒子里。然后,爸爸又问:“若你的朋友需要创可贴,你觉得他会去哪个盒子里找呢?”

3岁前的孩子常按自己看到的事实来答,所以往往会说:“我的朋友会去没有标签的盒子里找。”而3岁及以上的孩子会说:“我的朋友会去有标签的盒子里找。”因为他知道,他打开过盒子才知道创可贴在没有标签的盒子里,别人没看过就不会知道,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所以仍然会去有标签的盒子里找。

通常3岁的孩子已能认识到,别人的想法、相信的事情会和自己的不一样,并且明白每个人知道的信息会影响各自的想法。当孩子编造谎言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这种认知。

2. 认知发展不是由说谎来衡量的。

虽然儿童说谎表明认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认知发展却不是由说谎来衡量的。有的父母说,孩子到了3岁还没有发现他说过谎,是不是认知发展缓慢啊?这些担心是没必要的。只要孩子理解“别人相信的事情有可能和我不一样”,即使没有说谎行为,也表明他认知发展的进步。具备了说谎的条件,但通过父母的教育,很多孩子选择不以说谎的方式解决问题。

说谎就像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愉快的小插曲,这个插曲会出现几次?为什么会出现?是不是可以避免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孩子各年龄阶段的说谎含义来进一步理解。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说谎原因也不同

3~4岁的孩子:上面提到3岁的孩子已能意识到别人的想法会和自己不同,但同时他们的认知发展还有局限,且孩子情绪的发展比逻辑思维发展早。情绪对孩子的言行影响很大,他们常在情绪的驱使下对事情作出反应,有时还会把自己的想象加工到现实中去。这些“说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也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样“故意和父母作对”。

例如,妈妈问:“是不是你在吃饭前吃巧克力了?”孩子为了避免体验某些情绪,就说:“我没吃。”因为父母告诉过他,饭前不要吃巧克力。孩子在饭前吃了巧克力会有内疚感,也害怕因此被父母批评。内疚、被批评都不是愉快的体验,所以他说没有,尽管很容易被父母看穿。

5~8岁的孩子:能够理解行为带来的后果以及哪些行为会让父母不高兴。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自我意识情绪(如内疚、自豪、尴尬等)会影响行为。当他们做错事时,也知道内疚。这时,孩子选择说谎,其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或逃避惩罚。父母需指出说谎不是一个好方式,教他们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孩子说:“今天没有阅读作业。”我们可以直接指出:“老师说每天都有20分钟阅读作业,我想今天也有。若你今天不做,明天要花很多时间来补。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我们不需要指责他说谎,而是明确表示:我知道你有作业,最好今天就做完,若有困难,我可以提供帮助。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大大提高,说谎能力也随之提高了,知道怎么说谎说得圆,同时也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他们说谎的原因也可能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而改变。他们说谎,可能是避免做自己不爱做的事,也可能为了安慰别人而说谎。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他们可能会说一些同伴喜欢的事情,尽管他们没有做过。

例如,班里大部分小朋友都去过露营,孩子可能会说:“这个暑假我也跟爸爸去露营了。”他不说实话可能仅仅是避免尴尬,或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孩子,最好先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说谎,才能帮助他。

孩子少说谎,信任和方法很重要

1.父母不要制造机会,变相地“鼓励”说谎,而是直接点明问题,给出建议。比如,当看到两个孩子吵闹,如果妈妈明知故问:“是不是你拿了弟弟的玩具?”哥哥极有可能说:“我没有。”其实这时不如说:“我看见你拿了弟弟的玩具,你把他弄哭了。现在请你想个办法,让他高兴起来。”这样的谈话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谎言,也对他解决问题给出建议。

Tips  人们常觉得说谎的孩子会有道德品行问题,但我比较认可珍妮特·雷曼(Janet Lehman,社会工作硕士,专门处理有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工作达30年)的一个观点:“不要把说谎当作一个道德问题,它是孩子使用的不算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这样处理是无效的,教他们怎么处理才更有效。”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有可能在父母面前讲真话。所以最关键的是,改善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相信,父母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并且会妥善帮助他解决问题,包括不当行为的后果。遇到问题,也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共同制定计划。只有这样,孩子才不再害怕告诉你真相,因为你是真正关心、帮助他的人。

3.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对自己讲实话,他们对孩子说:“犯错不要紧,只要你讲实话。”我们常会认为说谎比犯错更严重。问题是,有时当孩子承认所做的事情,父母却因非常气恼或担心孩子再犯,就食言了,会责备甚至惩罚他们。父母不守诺言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孩子以后会觉得无法信任父母,这其实也伤害了亲子关系。

结语:父母不要轻易把孩子说谎与道德品行联系起来,但也不要因事小而不管。我们要引导孩子找到想说谎的原因,然后提出建议,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发现,不说谎反而比说谎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让问题一直存在,就会越来越多地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法。

作者简介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世界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专注于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著有《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全新修订版)等。在教学、研究、带俩娃的过程中,感悟和分享有趣又充满启迪的发展心理学常识。

猜你喜欢

怪招创可贴盒子
流感疫苗“创可贴”
顺溜的怪招(一)
顺溜的怪招(二)
马大哈与创可贴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让对手“耗不起”的苏联武器生产“怪招”将德军拖入“死亡冬季”
科技灭火怪招多
寻找神秘盒子
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