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缓解期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用药
2016-05-30陆基宗
陆基宗
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且病情较重、发病较急和较易猝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供给心脏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狭窄,使得心脏的供血、供氧锐减。当冠状动脉狭窄在60%~70%以上时,遇到某些诱因如噩梦、情绪波动、饱餐和气候变化或活动增多、劳累过度等,就会突然诱发严重心脏供血不足而发作心绞痛,严重者因缺血过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尤需强调的是有些病人冠状动脉可能已经严重狭窄,但平时并没有心绞痛,第一次发病就病情垂危;或冠状动脉狭窄不重,却可能因突发性心绞痛时由于特殊情况未能及时用药而猝死,需要特别予以警惕!
心绞痛发作需要及时、正确地自救及就医,这直接关系到患者保全生命及最后疾病恢复的程度。此时分秒必争地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病人似乎一切“正常”了。但是心绞痛症状缓解后,冠心病是否真的缓解或者没事了,今后不必治疗、不必用药了?这其实是许多人在面对冠心病缓解期时的误区。专家认为,心绞痛缓解期也应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直至终老,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心绞痛缓解期为什么必须坚持长期用药
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后,虽说病情暂时“稳定”,不再发作,自我感觉症状消失,似乎与常人完全一样了,但并非万事大吉、不用再吃药了。因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根”仍在,只是由药物硬撑着,才暂时不发病。如突然停药,迟早必将发病,且症状加重。
心绞痛缓解期虽不发作,但患者的病理基础仍在,特别是冠状动脉仍然狭窄,动脉中的斑块仍在悄悄增大,血管中千百万个游移不定的大大小小的血栓,犹如一个个飘浮的水雷,仍可随时堵塞血管,使心脏供血不足,威胁生命健康。对此许多人浑然不知,误以为自己的“冠心病好了”,就不再用药了。殊不知在此高危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如劳累、情绪波动、饱餐或气候变化等),心绞痛就会卷土重来,而且是越发作越重。
从另一角度分析,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正常的、健康的中老年人,没有疾病的折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也在一天天老化、硬化,肝脏的新陈代谢中日日夜夜合成多量的脂肪酸(包括胆固醇),并在全身血管中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为心脑血管病埋下后患。胆固醇和动脉斑块形成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血栓,周游全身血管,有可能造成新的血管堵塞和心脑血管病。且人体内的多种病变是不可逆的,治疗和用药,只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返老还童。
心绞痛缓解期如何长期用药
心绞痛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即不再发病了,仍要长期用药,这在药理学上称为“预防性用药”,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治未病”理念。那么心绞痛缓解期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呢?
1.抗血小板制剂:这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常用的为肠溶性阿司匹林,目前推荐的剂量是每天75~100毫克,终身服用,副作用小。
2.他汀类降脂药: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脂)等。降脂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黏度,特别是胆固醇,显著减少冠心病病变进展和随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等。能降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以及左心室壁张力,使心内膜至心瓣膜血流得到有利的再分布,以降低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
4.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作用为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动脉血压,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