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2016-05-30刘红玉
刘红玉
摘 要 广西是全国产茧量大省,桑蚕生产已成为全区的优势特色产业。笔者通过充分调研考查后,对广西的桑蚕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以达到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确保广西桑蚕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桑蚕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桑养蚕。“十一五”期间,广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把桑蚕业定位为特色优势产业,使广西桑蚕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冲击,全区蚕丝加工企业受到巨大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普遍受挫,这些对广西桑蚕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笔者以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调研考察工作,分析阻碍广西桑蚕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建议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扭转劣势,把该区的桑蚕产业做大做强。
1 广西桑蚕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广西大部分蚕种场建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000年后开始迈入跨越式大发展时期。到2014年,蚕茧产量连续10 a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5 a全国第一,毫无疑问是我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区外蚕种给广西蚕种市场带来了严重冲击,每年约30%的区外蚕种进入广西销售市场,极大影响了广西蚕种生产和经营[1]。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契机下,广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渐把桑蚕业发展为优势农业产业,带动了农民的丰收致富。广西首府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地,以及泛北部湾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些都给广西桑蚕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也使得农产品的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化。
2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风险不确定性较大
广西桑蚕生产仍停留在小作坊种养模式,由于气候温度较高加上全年多批次的重叠饲养,造成病菌繁殖快和流行性蚕病的发生,都给桑蚕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威胁。再者,桑蚕业是外向型企业,与国际市场丝绸和生丝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缫丝厂过度发展的原因,使得蚕茧供求失衡,造成了蚕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我国蚕茧价格的波动只是国内原料茧供求关系过度的表现,而丝绸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蚕茧过大波动幅度的收购价格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风险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广西桑蚕业的稳定与发展。
2.2 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推广不到位
种桑养蚕对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广西蚕业技术人员较缺乏,没有达到国家桑蚕标准化技术生产技术要求。例如,每333 hm2桑园需要1个专业技术人员,广西全区目前约有桑园面积20万hm2则需要600人,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2]。此外,现阶段的养蚕户技术上大部分主要由老蚕农来指导,没有受到系统、专业的技术培训,与新技术脱轨,消毒防病意识也较淡薄。蚕桑生产方式也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状态,从桑叶采摘、小蚕切叶、大蚕饲养、运输,蚕体蚕座消毒灯都是以手工为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原始粗放的劳动生产方式是制约广西桑蚕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2.3 桑蚕业市场发展不规范
近年来,由于经营者法律意识的淡薄,利用法规约束漏洞,经营假冒劣质蚕种或不走法律程序擅自生产经营蚕种,严重损害了经营单位和蚕农的利益。不仅扰乱了广西蚕种生产市场环境,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违法犯纪行为。因而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能促进桑蚕业的健康发展[3]。另外,近些年,由于蚕繭生产的急剧膨胀,茧站、茧灶过剩,以及长期存在的无证流动抢茧源、贩收毛脚茧等现象,导致茧质差、出丝率低,给农民、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 加快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提供政策支持,稳定市场发展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为想栽桑养蚕但无地的农户解决难题。通过政策支持或其他渠道帮助协调交易条件,让无地农户不亏、有地农户得利、种桑农户受益,保障农户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栽桑养蚕积极性。政府还应调整产业结构,营造支持蚕业生产的氛围,按照行业标准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推广应用桑蚕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示范带动来逐步扩大广西桑蚕生产规模。此外,可成立乡村蚕桑协会,把分散经营的蚕农集中组织起来,向上申请专业机构和相关项目的定点技术扶持,为蚕农提供全程服务,逐步打造桑蚕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实现广西桑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2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区内高校、科研所开展桑蚕科研项目研究,突破技术难关,加强桑蚕病虫害防治体系,优质、高效、高产的种桑养蚕技术研究等。二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政府给予适当的报酬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种桑养蚕技术的养蚕专业户,让他们给其他农户传授技术。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训,至少做到每个桑蚕基地乡镇都配有一名技术人员,积极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在选派大学生任村官、乡镇农业部门需补充人员或安排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时,应注重桑蚕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为此有关部门可适当放宽其他条件。五是通过扶持政策,打造稳定的蚕桑科技工作队伍,加快培养科技带头人,推广及普及大蚕省力化饲养和小蚕共育等实用技术。
3.3 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
首先,加强蚕种市场管理,规范蚕种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贩卖假冒伪劣蚕种及无证经营,进一步保证蚕种质量,确保用种安全,保障蚕农合法权益。其次,规范鲜茧收购市场管理,严格执行鲜茧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者资格认证制度。严禁目测手感评茧,而应是实行仪器评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来进行干茧交易,坚持蚕茧优质优价。最后,组建蚕农合作社,让缫丝企业和蚕农合作社建立起直销直供、优茧优价的关系,这样通过合理的价格,蚕农的生产结果和企业的诉求就能有效统一起来。
4 结语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在“东桑西移”的机遇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纵观发展趋势,还存在诸如市场经营的风险大、技术人才缺乏以及经营市场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各项问题,采取政府政策支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市场监管等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健康、稳定的桑蚕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发挥桑蚕这项广西优势传统产业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舟.广西桑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
[2]黄元荣.凌云:桑蚕产业稳步发展成效显著[J].广西蚕业,2015(4).
[3]肖立新.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