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策略
2016-05-30潘晓曼
潘晓曼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将教育的内容、课程任务量、教学目标设置的过高,而这种一味获取成效的行为,也使得幼儿园阶段幼儿丢失了创新的思维,使本该在自身年龄段的行为受到限制,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倾向小学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现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策略
幼儿园教育倾向小学化,即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的过高。同时,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学无差异[1]。所以,应结合幼儿园实际教育情况,制定幼儿园教育倾向小学化的完善策略。
一、 幼儿园教育——趋于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现阶段,越来越多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向小学的标准转化,这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来讲,无疑过早的接受了固定教学所致的思维束缚,使得儿童正常学习思维受到控制,现将幼儿园倾向小学化教育的标准进行分析。
1、教育目标的制定表现
部分幼儿园不能正视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的特点,为向家长更多的展示幼儿学习的内容多、难,将教育的目标设定的过高,这也导致较多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了识字(拼音)教学,进而在课余时间加大了幼儿的学习任务量和作业量,使得幼儿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2]。
2、课程的设置表现
较多的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主要的内容为:拼音和汉字、古诗、计算等。还有一些幼儿园开设了英语和珠心算的教学内容,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开设了舞蹈和绘画、游戏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较多的幼儿园还开设了课外培训活动,主要教育的内容可归纳为:思维绘画、书法、合唱、主持人等教学内容,这使幼儿也产生了一定的倦怠。
3、教学方法的表现
当前,幼儿园的教学多通过灌输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汉字教学的过程,首先,会出示字卡在教师的带领下,复述教师领读的内容;然后,按照具体的书写顺序和格式要求练习。这一教学法,与小学课堂无异,使得幼儿观察、动手操作的活动越来越少。
4、行为规范的表现
较多的幼儿园的行为规范,会将小学的规范为主,以此规范儿童的行为规范。主要的出发点为,确保幼儿能够遵循课堂和教师的要求,是行为、语言更加规范,并能学会基本的礼仪、礼貌。开展教学过程,应保持坐姿正确,如厕需举手打报告,不可做小动作、大声吵闹等。部分教师为维护课堂纪律,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的方式惩处幼儿,如语言过激,伤害幼儿的自尊心;罚站等[3]。
5、教学评价的表现
幼儿园教学的评价,主要评价的内容:学习知识情况、智力发展情况等,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上述课程内容为幼儿园评价的重点,绝大多数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时候,多通过过于标准的小学化语言和方式评价,评价的内容趋于形式,所以评价的效果较差。
二、 幼儿园教育——趋于小学化倾向的完善策略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发展心理的特点,可促进幼儿学前教育逐渐向科学化发展,这样可确保学前教育内容更富有針对性和实效性。为促使幼儿园教学能够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给予幼儿教育工作更多的重视,以便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现象。
1、教学目标的完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即为基础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奠定学校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为幼儿近期、终身发展的基础部分,可从根本上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给予幼儿人格、权利更多的尊重。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也能够体现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使所有幼儿均获得有利的发展。如:竞技、比赛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添加进去,可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实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
2、教学课程设置的完善策略
幼儿园教育课程在设置的过程,应全面的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幼儿的实际需求作为主,利于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幼儿课程设置的过程,应全面的考虑到知识内容的逻辑性,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将生活融入教学,以便将社会、生活、科学和艺术、语文相融合,充分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健康,而日常活动中饮食、睡眠、早操和游戏、区域活动,均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通过有趣和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吸引幼儿,以便展开富有乐趣的主题内容。
3、教学方法的完善策略
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需确保幼儿能在玩中学。同时,需保证教学方法适宜。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户外活动和小组讨论和操作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为幼儿的天性爱玩,而将教学中添加适宜的游戏,可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4、行为规范的完善策略
幼儿的行为规范,主要需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教师可通过规范自身行为的方式,引导幼儿规范自身的行为。如出入随手关门、洗手时水流儿适中、每次用完水后将水龙头关紧、每次使用的卫生纸不可浪费、吃饭不掉饭粒、剩饭等。以此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行为,规范幼儿自身的行为。
5、幼儿园、家庭共育的完善策略
幼小衔接的过程,家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幼儿家长召开会议,邀请其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总结:幼儿园教育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求,取得社会、家庭、家长的支持下,开展各教育活动。以此,规避幼儿园倾向小学化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5(7):66—66.
[2]刘艳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考试周刊,2015(93):182—182.
[3]唐斌.试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2):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