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学深入改革利器
2016-05-30张晓谦
张晓谦
【摘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学结合,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培养体系,制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衔接之策略。
【关键词】模式教学融合
【abstrac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omot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ucture, reforming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to form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 that meet the needs of high skill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of corresponding strategy.
【Keywords】 modeTeachingFusio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10大教育改革试点之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这就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下达了任务。
工学融合是职教全面改革的关键,抓住了它一切就迎刃而解。工学融合要求将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与学校的学习和到企业的实习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达到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职教能力,培育双师型人才
要实现工学融合,关键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职教能力,培育双师型人才;其次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模拟企业岗位环境,以课堂变工场;再次是吸引企业进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以工场变课堂,以及打破传统的大学校园建设形态。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教高[2006]16號《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及时的出台,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转变思想,推动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科学发展之路。启动“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教师培养工程”,教师要学会从课程设计入手,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开展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并上台向同行、评委“说课”、“答辩”。使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立起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掌握职教课程设计方法。每年对教师要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和测评。推进这项人才工程,使教师的职教观念和职教能力发生变化。
以此同时,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拥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通过与企业多元化合作,“走出去”把教师变成“工程师”,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实习、科研、项目合作和带学生实训等活动,促使教师掌握前沿技术、了解职业环境,实现由讲师向工程师的转换。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请进来”把“工程师变讲师”。邀请企业选派专家担任学院顾问、客座教授和讲师等,参与学院教学工作。将部分课程外包,一方面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与行业技术进步紧密联系问题。校企双方通过这一人才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
二、探索校内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建设
“高职教育决不是低水平教育,决不是低层次教育,决不是低成本教育”。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需要探索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和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要不断的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做了大量深入的改革,建立一体化课堂。课室既是理论教室又是设计室,工厂既是实训室又是车间。学生三年就在这里,既是学习也是工作。又如PLC课室,既是理论课室又是实操室等等。可以用现行教室进行改造,以课堂变工场的理念改造一批一体化课室,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体系,引入大量生产案例教学,学中做,做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改变。
三、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使学生毕业就能用,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更好的感受企业真实环境和企业文化,所以必须引进多家企业进校园,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企业文化氛围等,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校内生产性实习的机会,与我们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新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
以上“讲师变工程师”、“工程师变讲师”、“课堂变工场”、“工场变课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三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将大部分课程搬到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从而实现“教学课程任务化、教学环境情景化、实训过程职业化”的三化特色。这些都是工学融合的具体内容,是教育部16号文的精髓所在。
高职院校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解决育人与经济、育人与用人“两张皮”的问题这一课题的历史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复制,高职教育在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其存在与发展的特质决定的。高职教育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走“工学融合、校企一体”道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