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效课堂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2016-05-30李建林�オ�
李建林�オ�
[摘要]在全面、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之际,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支持学生发展的高效教学,则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高效课堂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专业素质过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16
课堂高效性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超常收获和超常提高。
高效课堂的实施无固定模式,但一般来说,正常的程序应该如下:导学——导练——课前讨论——展示问题——课堂梯度问题引导讨论——教师点拨或精讲及构建知识网络——课堂反馈练习——课后梯度作业加强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程序能更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学生本身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更高效。
一、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专业素质要过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分耕耘往往很多堂课都不见收获。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科技动态,深刻理解本专业的传统知识,熟练掌握、理解和运用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准确把握高考动向与生活实践中存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做一个本专业领域理论与生活实践熟练结合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掌控课堂,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相关活动。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掌握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有针对性、高效地设置导学问题,课前了解学生对导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解学情,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高效点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形散,但又要构建出知识网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要有梯度地设置导学问题及课后作业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并且有针对性地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导学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罗列课堂知识。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导学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解学情,把握学情。课堂互动中一定要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在完成课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要重点问题重点解决。重点和难点要设置梯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按思维规律逐步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将复杂的问题罗列给学生,不管不顾学情。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一定要有梯度地设置,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别学生的潜力,做到因人而异。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发掘魅力,引起兴趣;开展比赛,适当竞争;刻意求新,伺机诱导;深入浅出,幽默形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巧用游戏,学“玩”结合;以情激趣,寓教于乐;科学难题,引人入胜等都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好思路。
2.改革教法,方式多样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任务。
3.开发资源,联系生活
新课改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去解决,使学生学以致用。
4.优化手段,提高效率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凭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如果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图片、挂图、实物教具和学具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教学的真谛是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高效性。而教师的高效教学理念、高效教学策略、高效教学手段、高效教学评价等是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使高效教学真正高效,将其高效性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