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6-05-30李伟�オ�
李伟�オ�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都在研究、理解字词句段,使得整个语文教学一度陷入枯燥、沉闷的教学困境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逐渐丧失热情。教师要结合创新教育要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06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让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开放式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束缚,就应该将开放式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堂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将语文教学延伸至实际生活
任何知识一旦与实际生活脱离,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落脚点,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语文知识便是如此,人们的日常沟通交流、学习和公文写作等方面都涉及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将语文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创建自由开放式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朗诵和演讲等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把握住生活中一切能够获取语文知识的实践学习机会,探索日常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进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并在感受与体验过程中掌握更多新颖丰富的语文知识,鼓励学生在开放的大自然课堂中进行阅读与写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积累到更多新颖丰富的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灵感,拓宽写作思路,也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在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学习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二、积极开展开放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讲,只是通过单纯的语言讲解往往难以获得透彻的理解,也无法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语文知识。可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思想情感,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锻炼,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被语文知识的魅力吸引,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文中涉及很多卷云、高积云等词语,对于学生来讲过于陌生,同时对于千变万化的云状,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其效果。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特殊天气,带领学生去户外观看,或者是鼓励学生向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咨询。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也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查阅和记录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而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得到充分激发,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变色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剧的形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文章中人们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也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轮番扮演,进而让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并且通过不断变换扮演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邻居们的心理特点,从而对文章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四、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该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因此,教师在利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活动以及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与水平,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开放的课堂教学,指的不仅仅是教学场景的开放,还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开放。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主动权一般由教师来掌握,并通过提问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勇于突破这种身份的限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相关知识,而且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准确的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转化教学思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
如何摆脱分析词语、讲解语法这种枯燥沉闷的教学模式,也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语文教师应考虑的首要课题。而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开放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使教师逐渐重视起开放式学习环境与教学手段的构建和应用。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