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偏差行为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2016-05-30吴小莉�オ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友偏差笔者

吴小莉�オオ�

[摘要]偏差行为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及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根据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及成因,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行为偏差根本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1

一、偏差行为的概念

偏差行为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教育学认为,青少年违背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违反纪律行为或轻度偏差行为。目前中学生较为严重的偏差行为主要有: 迟到、打架、违反课堂纪律、讲脏话、考试作弊、吸烟、请朋友出气或替朋友出气、放学后在外游荡等。而农村初中生的偏差行为主要有:迟到、打架、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等。

二、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

1.学生因素

(1)生理方面。初中生正逢青春期,性的发育让他们渴望、好奇、烦躁、迷惘、害怕,还有骚动。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喜欢打扮,关注外表,想方设法接触异性,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做些超常行为。例如私下偷看色情小说、与异性搂搂抱抱等。

(2)思想方面。身体生长速度加快,自我意识迅速提高,自尊心也随之增强,他们暗示大人,自己不再是小孩。但因知识水平、思考能力的局限,他们对人和事的评价常偏激不成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出现蛮不讲理、极端的不良行为。还有因情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缺乏,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青年的引诱,当受到家长、老师批评时会产生逆反情绪。

2.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南沙区横沥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校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工作是耕田种地、外出捕鱼、在工厂打工或到城市里做生意。他们的学识水平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不懂得教育方法,他们的教育态度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经常训斥孩子,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容易产生“压抑感”和“委屈感”。还有父母离异,家庭缺乏温暖等情况都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心灵。有些家长本身品德拙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其次,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和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

3.学校因素

(1)学校的办学硬件落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电子屏幕和多媒体近年才走进课堂。学校没有体育馆、没有学生会议室、没有演出舞台,每次文艺会演的舞台都是临时搭建的。学生没有好的场所和设备,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学校教育的缺失。农村学校的师资相对薄弱,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能力还是教学能力,与大城市都有一定的距离。首先,在教育方面,个别教师缺少爱心和耐心,缺少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有问题的学生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留下了后顾之忧。其次,在教学方面,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配备专业教师以外,其他学科部分教师是非专业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有所欠缺,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厌学。教育方法简单,学校的德育内容能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根据本区域学生的特性而不断完善,但是内容不够深入,很多内容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犯错误后,缺少教育方法与技巧,教育形式单一,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也比较单一,只是将处分、记过作为学生的惩罚,这些惩罚方式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心中没戒尺,品行不良学生无所约束,不良行为屡见不鲜。

(3)教育评价标准的导向不科学。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素质教育实际上在我国1985年就提出来了,但教育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扭曲的做法。在学校之间升学率攀比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分数开始成了衡量工作的标准。很多教师重教学,轻德育。为了保证考试分数,每天各科的作业必不可少。因为作业繁重,绝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做作业中度过,每次大考来临之前,各科作业量大增,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未完成作业而烦躁、焦虑,甚至厌学。

4.社会因素

(1)社区文化氛围差,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横沥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落后于南沙区的其他街镇,社会、社区无法提供高素质的文化场所,学生从小到大得不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甚至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整体表现为行为粗鲁、言语粗俗等等。另外,社区有关部门对教育不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学业不关心。

(2)“读书无用论”等相关新闻屡屡刺痛民众神经。近年来,片面的新闻报道如“北大毕业卖猪肉”“百万高考生弃考”“最难就业季”“大学生的收入不如建筑工人”等使“读书无用论”家喻户晓。目光短浅的家长思想意识也随着新闻而改变,他们认为:继续读书浪费钱,早出校门,早工作,早赚钱,何乐而不为?“读书无用论”也影响了学生,导致他们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出现行为偏差。

三、偏差行为的“认知心理学”转化工作

分析偏差行为学生的形成原因后,笔者通过思考、尝试及反复推敲,认为可以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

1.“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由于“读书无用论”“知识无用论”已经占据了偏差行为学生的思想,所以转变他们的观念,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是重中之重。首先,通过“书中真有黄金屋”演讲比赛,“知识的价值”“向好习惯出发”等主题班会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正确意识;推荐电视节目《暖春》《肖申克的救赎》《奋斗》等给学生和家长观看,让他们从优秀的人物事例中得到认知及观念上的启发。其次,学校举办“知识就是力量”“读书给我幸福感和安全感”演讲比赛,将正确的读书观念传递给学生,将“我要读书”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教育,认识得到了提高,信念得到了唤醒。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与行动也在呈现。

2.“情”——以心交心,打开学生的“心灵枷锁”

爱是一种情感,一种感觉。师爱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和期待。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关心、了解学生的层次。二是教师要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即师生之间产生共鸣的层次。这个层次的爱,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重要的作用。三是教师要给学生一种激励、一份期待,这是师爱的最高层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向上的决心和毅力。笔者遵循以上三个层次转化了小曹同学。

[案例]

爱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小曹,初三男生,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反校规班规,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是他的“家常便饭”。他的课余爱好是打桌球,经常因为打桌球忘记上学,甚至深夜不回家。在家里不受父母管教,与父母几乎没有沟通,对父母的态度比较恶劣。爸爸除了有时暴打他一顿外,没有其他教育方法,他很憎恨爸爸。但他很讲义气,心平气和时很有礼貌,有时下午放学后会回家做饭,厨艺不错。

有一天,小曹同学说请假一天,问起事端,才知道他爸爸出了车祸,刚做了手术。对于他的这次请假,笔者非常支持。笔者用手搭着他的肩膀叮嘱他要坚强,并且要履行好儿子的义务。第二天,笔者问到他爸爸的病情时,他表情沉重,但让笔者感动的是他说了一句话:“谢谢老师的关心。”过了一个多月,他再一次请假,需要两天,他说他爸爸要进行第二次手术。笔者说:“你可以多请几天,好好照顾爸爸,照顾过程要耐心与细心,病人由于身体不舒服、多虑、担心病情等原因,脾气比较暴躁,生活上的要求比较苛刻……功课不要紧,回来老师再帮你补习。”

三天后,他回到教室,心情比较好,笔者有点惊讶,再次问起他爸爸的病情时,他的话匣子像被打开了开关,滔滔不绝:“我爸可高兴呢,我天天帮他洗擦身体、全身按摩,他夸我手势不错,按得很舒服,还夸我长大了,养儿有回报,我感觉和爸爸亲近了很多。”听了这番话后,笔者感触良多。班会课上,笔者讲述了小曹爸爸的不幸和小曹对爸爸的悉心照顾,全班学生不约而同注视着小曹,掌声久久不息。小曹很感动,眼泪滋润了他的眼睛。

小曹父亲出院后,小曹一如既往地照顾他,一放学就回家煮饭,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有时他会请假一节课提前离校,他每次请假,笔者都会毫不犹豫地批准。对此他有点惊讶说: “老师,您怎么这么爽快?您不担心我请假去打桌球吗?”笔者假装认真打量他一下说:“你近来的表现似乎令我无法找到不信任你的理由。”他笑了笑说:“老师,您现在对我的态度与之前判若两人。”“嗯,确实是,谢谢你改变了我。”

两个月后,小曹的父亲几乎康复了,他来参加初三中考报志愿的家长会。对此笔者有点惊讶,因为他父亲一直认为小曹是双差生,从来不愿意参加他的家长会。一见到笔者,他很热情和笔者握手,迫不及待地说了小曹近来的表现,看得出来他心中充满欣慰与欣喜。

家长会后,笔者又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述了小曹自从他父亲车祸后,照顾父亲的点点滴滴以及他父亲家长会时的感言,全班学生的掌声再次响起。笔者深情地说:“其实,父母和孩子是一样的,也需要关心和体贴,子女的一点点回报,他们已心满意足了。另外,每一个父母心中都有共同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我们要懂得听他们的话,多跟他们交流;要公开对父母示爱……我们要向小曹同学学习,不论是孝顺父母还是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我们相信小曹同学会做得更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饱含着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宽容、理解的师爱,在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巨大作用。实践证明,师爱就像一盏明亮的灯,只要充分发挥师爱激励、感化、调节、引导等作用,一定会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

3.“意”——营造赏识氛围,开启学生自信大门

赏识引向成功。什么叫赏识?赏识的本质含义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看得起,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一种激励手段。

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每天想方设法找到班集体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与表扬,从中大力表扬行为偏差学生。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缺点用显微镜看。用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例如一天当中,班级要接受检查的有五大项目,包括教室的清洁卫生、包干区的清洁卫生、课间操、课堂教师打分、眼保健操。哪怕五大项目被扣分,笔者还是会心平气和地表扬学生某一项做得很好,特别是感谢某学生(行为偏差)的努力配合,再指出被扣分的地方,要求其改正,相信大家明天会做好。再如经常收集其他教师平时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赞许,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在学生个人教育方面,笔者善于关注学生的优点,让这些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开启学生自信的大门。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赏识学生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华丽的表扬词,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次微不足道的点头,都能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传播教育的正能量。有一次笔者对一位调皮男生小李说:“老师发现你越来越醒目了。”他拍拍自己的胸膛自豪地说:“当然啦!俺本来就是很聪明的!” “赏识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教师从各个细节中调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行”——建立两大平台,打造和谐育人环境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良好的氛围是转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外在条件,因此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非常重要。

(1)建立班级物质文化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教室是学生的“家”。因此美化教室环境十分重要。笔者当总策划师,提出要求,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将部分任务分给行为偏差的学生负责。把教室前后、两侧的墙壁分割成四大块,分别承包给四个学习小组去完成。前黑板的左边为绿花小区,教室的前墙壁张贴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教室的后墙壁分为四小块,以后方黑板为中心,上方张贴班训, 左边是班级光荣榜,右边是班级每个学生德育考核成绩一览表,后方黑板承办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学校每月的主题内容渗透班级特色文化,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教室的后角落是图书角,摆放着天文、地理、文艺等书籍。教室四周悬挂适合班级情况的名人名言,并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经过一个星期紧锣密鼓的努力,教室焕然一新,像一幅主题鲜明、简洁明快的画卷,既有大家庭的温馨,又有文化的浓厚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前方八个橙色大字“班荣我荣,班耻我耻” ,教室后方十六个红色大字“班级因为你而骄傲,班级因为你而精彩”,前黑板左方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蓝色字样,还有色彩斑斓的班级口号“四班四班,超越五班”。两侧墙壁图文并茂的名人名言和教室角落的植物万年青也是一道风景线。

通过班级环境及文化的建设,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参与,快乐合作。行为偏差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热心,更主动,更积极,他们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2) 建立班级管理特色平台

①开展班干部轮岗活动,“被管”过渡到“自管”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开展“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制”综合实践活动,给予行为偏差学生角色轮换的机会,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班主任“一元化”和“班长制”,它只允许少数人进入班级管理的核心,其他人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要求去行动。学生是服从于“事”,顺从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工具,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行为偏差学生因为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当班干部,不知道当“领导”的滋味,只是饱尝了被管理、被批评、被指责、被鄙视的滋味。为了给予他们“换位思考”的机会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开展“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制”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班级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废除学生干部“终身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轮岗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同时,使行为偏差学生获得一种“存在感”,在与他人互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这是转化行为偏差学生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②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以成绩的提高促进偏差行为学生的转化

借鉴山东省即墨28中学“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和谐互助”简单说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组,思想品德、学习优秀的做“师傅”,行为偏差、学习较差的当“学友”。手拉手,“师徒”结对,在学习和生活上做知心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心理距离,转化行为偏差学生。

操作如下。

师友组合。以初三(4)为例,该班一共36人,教师物色好18个“师傅”,其他学生当“学友”。首先让学生互相选择搭配,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品行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师友分工。 人,都有承担责任的需要;人,若没有了责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师傅”承担管理、教会“学友”的责任,在责任需要的驱使下,他们会加倍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学习越来越进步。当承担责任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学生在许多方面就会变得健康和充满阳光,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

“师傅”可以说是教师的助手,首先课堂上管好“学友”的纪律,农村学校管理第一,教学第二;其次督促、管理“学友”学习常规,教会“学友”学习,培养“学友”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友”的思想、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

“学友”接受“师傅”的全面管理,及时向“师傅”汇报情况,不但要接受“师傅”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和“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学友”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优势显现出来,将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强化培训。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培训主要包括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专项培训“师傅”、专题培养“学友”、专题师友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渗透雷锋精神,如“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等。为了增强师友互助的凝聚力、理解力和互助效率,师友之间在“学友”擅长的科目课堂可以进行角色轮换,这样师友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场进行互助,能增强理解,相互支持,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荣誉而努力。

评价考核。根据《师友考核细则》的考核方法,采用“日汇报,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将考核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优秀师友,评比结果通过家校通发给各位家长。在班会课上颁发小奖状,同时给每位获奖者拍照,把他们的相片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行为偏差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有利于激发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和参与管理班级的内驱力,从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方面来教育行为偏差学生,能达到转化的预期效果。问题学生在转变,我们的教师在成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借鉴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分析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成因,并加以预防、辅导和化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志刚.课堂风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傅冬梅.初中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D].苏州大学,2009.

[4]陈华锋,张溪.中职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J].科教导刊,2011(11).

[5]谭翰举,曹白雪.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J].才智期刊,2011(1).

[6]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学友偏差笔者
老师,别走……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科学故事 学友动漫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均数与偏差
張学友『我醒着做梦』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