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是整体,分层有“轻重”

2016-05-30张宏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梯次师生关系分层

张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达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能获得不同程度知识吸收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应注重积极沟通,明确目标

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要帮助同学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从而建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和激发积极的学习心理,就需要师生的积极沟通。

1.关爱学生,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不会对学习产生热情,更不会对教师,学习产生好感。

建立良好互信的师生关系,是为分层教学打下基础,其目的是让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深入的认识自身数学学习的状况,从而了解自身的层次和将要达到的目标,以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沟通,明确定位

通过师生积极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层次,体会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不是为了给他们难堪,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促进提高的良苦用心。同时,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先小后大,比如让学生每节课,制定自己学习的小目标,然后在制定期末的大目标。通过沟通和课堂课后的分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小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二、分层教学应注重整体把握,梯次结合

1.分层备课,教学设计应体现整体性

要做好分层教学,分层次备课是关键。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展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首先注重整体性,即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把握教学的流畅和知识的连贯性。同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好课堂的分层要求和衔接情况,预设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尝试细化所有可能的细节。并针对每个环节,做好分层教学的计划和准备。

例如,在设计《用字母表示数》这堂课时,教材上分别举出了父子年龄、在地球和月球上举重、成年人身高和体重的关系等实例让学生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情景单一抽象。为了在教学中体现整体性,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们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围绕这个话题,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如让学生“用什么方法把你任意时候的年龄概括地表示出来?”学生强烈感受到引入用字母表示数确有必要,让学生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数,还能表示数量关系。接下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延伸到相关的话题,深化让学生辨别哪些字母是用来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这样既可以照顾到金字塔的最高层的学生,让他们自由思考相类似的问题,又能促进金字塔最下面的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2.教学过程梯次结合,分而不散

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时更要注意做到:整体联系,梯次结合,分而又合。注重学生的差异和梯次,使教学内容的展开、教法的设计,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都能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课堂上多让塔尖和塔上半部份学生探求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塔下半部分和塔底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三、分层教学应注重动态管理,积极评价

1.教学设计及过程应注重动态性管理

采用分层教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努力,更愿意表现自己,能够积极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去,能积极对教学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或者在某堂课的学习能力很强的情况;也有部分同学不思进取,骄傲自大,学习不在状态的情况。

为此,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下,或者在某堂教学课上,我们可以及时的根据当时情况对原先的,已有的分层就要及时调整变更,将进步的学生放进好的层次里,将落后的学生放入差一点的层次里,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动态教学中,及时掌握各类学生的情况。动态管理,一方面要求老师主动出击,发现学生学习的状态变化,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到学生自我表现情况。

2.在分层教学中,注重用积极评价

分层教学同时应注重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学困生应多采用进步评价,寻找其细微的进步,及时肯定,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如回答得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激励,加以引导,如能完整回答出逻辑性较强、要求较高的问题时,更要加倍鼓励,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更加自信;对于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我们应积极探索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去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中把握好分层教学的“三注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深度和创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真正学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使每一名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

猜你喜欢

梯次师生关系分层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浅论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有趣的分层
基于模糊聚类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研究现状
复合顶板回采巷道梯次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