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及其对策
2016-05-30叶小平
叶小平
摘 要 森林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其生态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公益林是近年来新兴的森林种类,它的出现体现出了国家和时代的进步发展。生态公益林所发挥出来的生态效益涉及很多方面,除具备保护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的功能外,生态公益林还能够发挥出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卫生保健的作用,由此看来维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不仅有着事关生态系统安全作用甚至有着关乎国家土地安全的重要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管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1 生态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分质量较差
现有生态公益林林分混杂,存有大量的人工林、而天然林数量少;存有大量的针叶林、而阔叶林数量很少;纯林单层林较多、混交林复层林较少,林层构造不是很合理,由此带来的林分质量较差,防护质量较差,森林的防护功能较差。
1.2 科学利用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生态公益林存有大量的树木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公益林,各地基本上都出台政策禁止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开采[1]。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一步拉开了收益的距离,导致生态林所有权单位对保护生态公益林项目有些推诿,甚至出现违规破坏生态公益林的现象存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1.3 补偿标准不合理,缺乏管护力度
现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较低,国家出台政策,保护生态公益林,限制对其进行商业性砍伐。但是林农从中获取的直接经济报酬较少。因此,较低的收益难以引发农民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很多地方的生态林管护力量不够。没有专业的护林员,这导致了许多乱砍乱伐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2]。
1.4 交通不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管护工作困难
很多生态公益林处于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林农交错,因此,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难度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均对公益林的管护成本带来影响。此外,广大山区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此带来的很多农户与管护工作人员的冲突。此外,很多管护人员业务水平较差,缺少系统的培训,对公益林的管护仅仅存在于巡山护林的较低层次上。
1.5 基础设施设备缺乏,硬件建设落后
大部分地区,生态公益林以国有林场为主。但近年来,国有林场面临着缺少资金的困境,对林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设备购置投资较少。目前,很多生态公益林设备落后,仅有基本的设备维护工具,根本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需要。
2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防护效益
针对一些林分质量较低、生态防护能力差,林地利用率低的公益林,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加强管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层次低的公益林进行改造升级[3]。培育乔灌相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不断提高林分质量,提高防护能力。
2.2 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
生态公益林不仅仅拥有生态效益,同时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为有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多种收益,提高生态公益林自身补偿能力,管理单位应该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发挥好应有的经济效益。一是开辟非木质利用效益。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丰富的林地、林木和景观资源,有效的引导农民在林地下开展林下种植,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如珍贵树木、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如果生态林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可以创造性的开发出态旅游项目,以此提高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二是开展限制性木质利用。在生态公益林地区,对于不同林种分类管理,对于一些采伐后很难再更新的林种进行重点保护,禁止破坏。对于容易更新的一般林种,可采用择伐、小块状开采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开采过程中,要注重补充一部分阔叶树木,从而提高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
2.3 提高管护队伍建设力度
面对管护人员存在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一是在招录管护人员时,加强能力考查,择优录用,对于不适应岗位的管护人员予以调整岗位乃至淘汰,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二是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政策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考察制度,提高管护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力度。
2.4 加强对林区农民的公益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很多林农对生态公益林理解不到位,对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生态价值了解不深入,因此,要加强对当地林农关于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对公益林的认识程度。让林区农民更多地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理念、经营意义等;同时,注重依据当地的森林文化因地制宜的出台适合当地林区的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措施。对公益林区域内的商业性砍伐予以限制,同时打击毁林开垦,乱砍乱伐、放养生物等破坏生态林的违法行为[4]。
2.5 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在保持生态公益林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关主体具体落实、部门监督到位、资金补偿合理的新的管护机制。管护模式要充分考虑林区当地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数量以及农民对山林的依存状况。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创新管护模式。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管护主体的监督检查,监督各级主体单位严格执行公益林相关管护规定,合理划分管理片区,对出现问题的追究责任,高效地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落实。
2.6 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林的投入力度
主管部门应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对公益林专项资金,同时主管单位也应该加大对公益林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公益林区建设专门的看护岗所。此外,应该为管护单位提供专业的电脑、GPS、森林病虫害监测工具等设施,提升对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公益林的高效开发和有序管理。
3 结语
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措施。在生态公益林管护方面,要不断创新管护方式,寻求新举措,科学有效的经营和管护。同时,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与当地林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提升公益林区林农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建立起合理的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同提升是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冯俐丽,朱先文,孙淑丽.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0(3).
[2]闫西清,马存世,陈莉.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甘肃林业科技,2004(4).
[3].王毅昌,蒋敏元.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探求[J].林业科学,2005(5).
[4]王静波,孙立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