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标题教学法”浅析
2016-05-30蔡李娜
蔡李娜
“标题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对教材标题的分析与理解,引导学生对教材标题的联想、想象、设想,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标题”不仅仅指一篇课文的标题。从大的角度讲,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学习主题的标题;从小的角度讲,可以指一课当中某一个小标题,甚至是一幅图表、一张照片的标题。“读书读皮,看报看题。”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把握住了标题,也就把握住了一篇文章的主旨。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文章时,拟好标题至关重要;读文章时,领会标题不容忽视;课堂教学中,分析标题必不可少。在此,本文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标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以必修1《经济生活》为例)
一、用“标题问题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上举手的学生少之又少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切方法,激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积极思考,提升能力。
标题问题法在用于复习时效果不错。如在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用六个字来概括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从本单元三课的课题中很快就概括出“货币、价格、消费”这六个字。接着笔者就让学生看三课的标题和每课的课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针对每课的课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问题。结果,结合全班同学的智慧,收到了可喜的成果:
第一课的课题定位“神奇的货币”。学生提出了:“货币神奇在哪里?”“为什么神奇?”“怎么样在神奇的货币前面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的课题为“多变的价格”。学生提出了:“价格为什么多变?”“多变的价格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哪些影响?”“价格真的多变,无规律可循吗?”
第三课的课题为“多彩的消费”。学生的问题是:“消费的多彩表现在哪里?”“消费为什么多彩?”“在多彩的消费前面,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将标题问题化,能让学生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二、用“关键字词法”提高学生把握重点的能力
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中,笔者就围绕着这个新变化的“新”,做立标题的文章,主要提出了“新”在哪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教师的分析归纳提出劳动者要就业观念方面有更新,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方面也有着新变化。而这两方面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十字诀》中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这里的“钥匙”就是指学习方法,而一种能把握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方法,就是其中的一把。
三、用“标题联系法”教学生看透本质,统观全局
笔者发现,学生在看书过程经常会犯一个毛病——不看标题,习惯于一翻开书就只看正文,毫不顾及大大小小的标题。这样做,结果是学习的知识零散、片面、肤浅,无形中加大了记忆、理解、分析的难度,降低了看书的效果。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予以解决。
让学生看大大小小的标题,分析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时,就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三大课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笔者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这三课逻辑关系: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主要介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则重点介绍我国生产的基本制度。
第五课主要是让我们思考在这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里,究竟是谁在创造财富?他们在哪里创造财富?也就是说,让学生去了解创造财富的主体与场所。正是按照这一逻辑,第五课叫“企业和劳动者”,它包括两个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既然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企业,而创办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第六课就分析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对企业来说是筹资,而对提供富余资金的人则是投资,所以这一课包括两个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通过这种标题的解读及分析,学生就很轻松地得出了这一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
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条件——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企业和劳动者)。——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须的资金。
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各课、各目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总之,标题是学生学习的引领,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正确理解并合理使用标题,不仅可以提高学与教的效率,而且可以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更加充实、更具活力,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