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及培养策略

2016-05-30张龙

亚太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校大学生培养策略

张龙

作者简介:张龙(1987.02-),男,汉族,云南曲靖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指导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心理与心理咨询治疗、职业指导。

摘要:本文利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学校中的一个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清楚的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情况,期望能够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显示,该学院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在性别上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是不显著的,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是年级方面,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34-02

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相关概念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概念是由Taylor和Betz在1983年提出的,它是职业成熟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的综合。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实现相关择业任务所具有的能力的信心程度。它的操作性定义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个体准确了解自身、职业信息的收集、目标的定向、计划的制定、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不同于职业自我效能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为社会认知的职业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指的是个体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所具有的自信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某学院的大学生。问卷是依据专业和年级来进行的集体测试,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严格依据心理测验标准,一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到424份问卷,有效问卷占到总问卷的85.8%。

(二)研究工具

本项研究作为国际合作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保证研究数据能够适应跨国文化,具有可比性,我们直接选择了国际合作项目中统一运用的由Taylor和Betz共同制定的CDMSE-SF量表。为了使量表具有同样的等值性,在本研究中运用的量表是通过翻译-回译的形式制定的,以此来保证测量项目具有完全一致的含义。

(三)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在本文中运用的主要的统计方法包括配对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整体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情况,对424份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是3.38。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是收集信息、制定规划、问题解决、选择目标和自我评价。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我们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的配对组的平均值,结果如表2。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收集信息和选择目标、解决问题之间,自我评价和收集信息、制定规划之间,制定规划和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因素的差异统计分析

1.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实习活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大学期间没有参与过兼职或实习经历的学生在选择目标和收集信息方面要显著低于有过实习或兼职经历的学生(表3)。

2.年级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具有差异。将年级作为控制变量,对量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4显示的是各个年级在各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情况。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在各个维度上还是在总分上,都是三年级具有较低的得分,一年级具有较高的得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一的学生具有最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年级越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具体的表现在不同的年级在问题解决、选择目标、收集信息和自我评价四个维度上差异都比较显著。

四、讨论与结论

(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性讨论

从整体上来看,在本研究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的平均值是339。这可能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大学生曾经的愿望是美好的,想考上重点院校,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愿望没有实现,看到别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就变的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是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从本研究中能发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选择目标的能力,但是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方面的得分是最低的,这就表明大学生对于选择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方向,收集信息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些结果与彭永新等对研究生和大学生的研究结果是相类似的。这或许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有关:在家的时候,任何事情父母都会干涉太多,有的时候甚至是包办,几乎不用孩子来操心。已经非常熟悉学校的生活,不用自己去收集信息,只是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这样学生就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方面会有所欠缺。

(二)各因素差异分析的结论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方面比较低,在自我评价上最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这应该与我国实行男女平等的政策有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在大学生是否具有兼职或者是实习的经历上的差异也不显著。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效能感在年级方面具有加大的差异,大一学生具有最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三学生最低,大二学生处于中间。

五、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提出的培养策略

近几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就业机会却没有增加很多,甚至有的岗位还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的尤为严峻。此外,由于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本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策略

首先,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本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较高的工作期望,同时也对工作舒适度、薪酬和工作地点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会比较容易错失一些原本就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找工作变的更加困难。其次,要提高对于自身水平的认识,作为大学生应当多与老师、家长、朋友等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留意到自己的能力特点与职业兴趣,而且还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帮助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决策。

(二)家庭培养策略

父母应该将更多的自由给予自己的孩子。在我们国家中,大多数父母通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就会给孩子的职业决策带来很多障碍。父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职业,不仅会对孩子的就业问题产生影响,甚至有的时候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破坏。因此,适当的放手孩子的职业问题对孩子进行职业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结语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大学时期,大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职业决策环节,如职业信息的搜集、确定最初的职业目标、制定求职计划、分析评价并选定最后的职位。同时,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情感上的、认知上的、行为上的因素对决策的结果与过程产生影响。高效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并要将其渗透到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此外,家庭也应该加强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本课题:基于MBTI人格视角下云南民办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体系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雪芹.职业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赵春鱼,朱明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模型构建及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82.

[3]张艳.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0.

[4]张慧英.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79-181.

[5]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38-43.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高校大学生培养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