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6-05-30孔繁玉
孔繁玉
摘要:南京智慧城市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计划冒进、大数据危机、法律监督等诸多问题。本文分析问题原因,并进一步探索解决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方法,结合地方特点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智慧城市;地缘优势
一、南京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先“智慧”带动后“智慧”的思路是否行得通,在研究“十二五”规划中,明显看出政府对于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比较模糊,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整体性,也缺乏长远性。
其次,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的矛盾,南京也同其他城市一样,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担心信息安全而固步自封,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同时,信息安全也是对政府执政的一大考验,斯诺登现象不能再重演。
再次,立法监督的薄弱无法保护市民的权益。政府执政透明化、公开化是一种措施,加强政府监督机制才是治本。
最后,政府部门缺乏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在研究中发现,南京市政府并没有成立明确的部门,分别负责计划制定、监督、实现等等,同时政府部门在运作时缺乏互相的交流合作而导致的降低工作效率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二、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的原因
首先,城市管理者忙于短期内创收,城市管理者的任期较短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难题,涉及到上面阐述的智慧规划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性。
其次,政府部门内部分工和合作并没有良好的运转,碎片化是我们在政府内部必须消除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应该体现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政府的工作应该是没有死角的。
最后,缺乏智慧人才与运转资金。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需要复合型人才,智慧城市的研究缺乏智慧的人才,同时,资金问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
三、南京智慧城市建设中问题解决的途径
1.统筹规划实现总体目标
无论是智慧的地球还是智慧城市,智慧在于对于建设有总体的思想,周密的计划和完备的机构。同时,完备的机构建设,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也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
那么,统一的战略构想和详细的部署如何而来,这就需要南京市政府建立三个专门小组:分析小组、构想小组及执行小组。分析小组包含分析南京城市的特点,比如经济带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以便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构想小组挖掘特点,提出不同产业建设的战略构想,比如南京的信息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执行小组根据构想进行部门任务分配,监督执行每个机构各司其职,达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2.部门明确消除内部碎片
政府在根据不同功能分配不同部门的基础上,实现专项专管,避免工作重叠或漏洞,实现政府部门的专业化、完备化、有效化。
但是,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部门实现,这样的分工可能会因为部门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出现碎片化倾向。政府一方面对内部管理进行大力整治,精简机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协调政府与市民之间,明确服务的完备化。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助力下,实现政府与居民信息的共享,更好的服务于民,更好的利用资源进行城市的管理和决策。
3.立法监管保护信息安全
在智慧南京建设中,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使得信息安全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当然,在技术角度上讲需要政府支持数字签名、信息安全认证方面的发展。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严格的立法监管机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严格的审查制度,国外对于电影实行分级制度就是值得借鉴的良好经验。海外文化将给智慧南京建设带来冲击,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可以利用优势继续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政府应该举办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以避免其影响社会风气。
4.抓住优势加强人才培养
南京最大优势就是科教优势,最典型的是南京拥有50多所高等院校,600所科研单位,有82位两院院士,除了北京和上海,其他城市都很难相比,南京市平均在校大学生比重在全国是第一的。所以,智慧南京应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高校资源,这是智慧南京的一大特点。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尤其是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培养人才,促进相关方面的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教育培养,创立核心团队和实验室,鼓励优秀人才走进南京都是人才培养的几种途径。
5.工作重点落实民生板块
为了体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智慧城市惠民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应该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也就是民生方面的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政府应该提供必须的养老、医疗和就业保障;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現今,民生问题包含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现阶段公共服务的基本问题就是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为了便民,所以应该对于民生问题进行智慧规划,实现智慧民生。将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融入教育,提高计算机教学覆盖率;卫生与医疗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信息采集和传递;基本社会保障的缴纳和领取可以通过“市民智慧卡”进行联网化管理,节省管理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费用;用创新带动智慧产业升级,完善智慧南京的建设。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88-92.
[2]陈江岚,王全兴. 智慧城市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2011.23-25.
[3]孙宏超.智慧南京有多远[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2012(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