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认知方式及其现代意义

2016-05-30李静

关键词:现代主义

李静

摘 要:心理现实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的创作上承欧美现实主义,下启欧美现代主义,具有转型时期作家所有的复杂特性。他继承传统并把霍桑的“浪漫传奇”转换成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去透视事物,处理现代人的复杂意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所富有的浪漫视角使其在欣赏周围世界、提升自己的同时,通过沉思去透视现实,获得智慧的洞察力。这种结合想象与现实的透视事物的认知方式有助于现代人去更好地应对多元的社会现实,因而对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关键词:现代主义;浪漫传奇;认知方式

中图分类号: I106.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3-0084-03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realism master Henry James creation bears, European and American realism, and starts the modernism in Europe and American country, which shows all the complex features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writers. He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Hawthornes romance and converts it into a realistic practice, to examine things so as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rn peoples consciousness. With her rich romantic perspective, the heroine Isabel can appreciate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enhance herself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eality, she gains the wisdom and insigh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imagination to the reality, modern people can be benefited to confront the diverse social reality, so this kind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bears a certain actual reference value for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modernism; romance; cognitive style

一、引言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重要的小说家和理论家。因处于欧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转变时期,他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手法予以继承、批判和改造,并对现代主义小说的题材和创作手法进行了开拓和探索。

詹姆斯继承传统并发掘了霍桑的现代性,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了“精神之父”。他十分推崇霍桑对幽微心理的关注,认为霍桑让人们看到了内在的可能性。他虽偏爱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但对心理现实的兴趣使他超越了现实主义,显示出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向。

詹姆斯的文学艺术富有现代性但也深深根植于传统。在对传统文学的严肃审视下凝练出其现代小说的艺术。詹姆斯对霍桑既批判又欣赏,既模仿又超越。他努力把霍桑的“浪漫传奇”转换成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并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辐射意义。“在一个传统价值观解体的时代,正是依靠这种传奇与想象的辐射力,詹姆斯创作出了一个新的现实,一种足以与失去信仰的现代世界形成对照和抗争的现实。”[1] ]56 詹姆斯使用霍桑的“浪漫传奇”的手法去处理现代人的复杂意识,笔触细腻,成功地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手法突出表现在其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所富有的浪漫视角使其在欣赏周围世界、提升自己的同时,通过沉思去透视现实。由此伊莎贝尔获得智慧的洞察力,去勇敢的正视生活,直面多元的社会现实。

二、欣赏和提升,认知与洞察

霍桑提出的“浪漫传奇”被视为一个“幻想与现实、梦幻与清醒状态之间的中间地带” [2] ]61。詹姆斯则认为:“传奇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一种完成循环以给我们提供愿望满足的方式”[2] ]70。在作品中,通过伊莎贝尔的想象,“浪漫传奇”成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媒介。

富于幻想的伊莎贝尔在步入欧洲之前就在史书中和想象中不断将欧洲现实理想化,自踏上欧洲的土地,欧洲厚重的文化历史构成其眼中生活灿烂的背景。悠久的历史、先进的文明,在古老的欧洲大陆留下了灿烂的文物古迹,这一切都使走入欧洲社会的伊莎贝尔为欧洲优秀的文明所折服。伊莎贝尔在对伦敦、巴黎、意大利等城市的游历中不断去体认异域文化传统。伊莎贝尔一方面满足了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欣赏,其审美欲求满足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除了对欧洲文明的渲染,詹姆斯在这部作品中的创作特色突出反映在伊莎贝尔在面对欧洲社会时其背后的心理发掘上。“小说不是求助众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而是强调少数事件上的疾风旋流的心理。” [3] ]116 由此看出,詹姆斯注重的不是单线叙事,而是故事发展各阶段人物的内心反应行为和事件组成对伊莎贝尔的一次次“启示”,使她不断地去清醒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

“浪漫传奇”在詹姆斯看来是“透视事物的方法,并成为意识的冒险”[2] ]59。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暗示都描写得十分明晰,表现出伊莎贝尔从幻想世界走入现实世界的过程及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思。这一反思,突出地表现在伊莎贝尔坐在火炉前回顾以往的内心独白上。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伊莎贝尔终于看清自己天真烂漫的幻想和对人情世故的缺乏,使她错误地把浑浊世界当作阳光灿烂的花园。她认清了欧洲文明的错误代表梅尔夫人和奥斯蒙德的真正面目,最终能够从容地观察到这个深渊里的全部, 寻找出所有的秘密, 并分析出它们的内质。经由失败婚姻的反思,伊莎贝尔浪漫的想象力转化成一种透视现实的能力,其想象力在对复杂社会现实的透视和体认过程中成为一种认知和发展方式。这一段孤独内省使伊莎贝尔从自我虚构的想象世界步入真实的社会生活。

三、多元现实中的选择

詹姆斯考察的是在一系列事件面前,“一个感觉敏锐,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2]20是如何对这些外在现实做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多元社会现实中往往蕴含着种种可能,而生活的意义在詹姆斯看来就是如何选择。生活赋予人们最大的财富在于选择的能力。生活的历练构成人们的经验和判断的基础,并赋予人们超越现实,创作新生活的能力。伊莎贝尔拥有独立的个性、独特的经历和独到的见解,希望在成长的路上去自由选择,并去依照自己的心性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是遇到失败,伊莎贝尔也会去直面失败并勇敢承担,不论成败都只为成就其独立和自由发展的天性。这种追求突出反应在其对婚姻的自主选择上。她拒绝相貌英俊、年轻有为的美国企业家戈德伍德, 是因为他的力量给她受限的畏惧, 怕嫁给他会为情而失去一种特殊的自由——不受妨碍的思想的自由。她拒绝高贵、英俊、富有的有着丰富阅历的沃伯顿勋爵, 原因是要是嫁给他就要接受英国贵族的生存状态与他的生活方式,这会对在追求独立自我意识的道路上的她产生种种限制,从而阻碍她在广泛的社会空间中去感受和探索外在的世界,这样就剥夺了她在过程中获得的欣悦体验和满足感。因此她选择侨居意大利的美国人奥斯蒙德,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同社会的脱离,嫁给这样看似是世俗社会里最独立、最有个性、最自由的人,在伊莎贝尔看来就可摆脱某种社会角色对她的禁锢。从伊莎贝尔对婚姻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步入了失败的婚姻,这也是其坚持自由的心智去自由选择的结果。这些都体现出在伊莎贝尔身上,有着无法满足的欲望,她要不断地获得新的生活体验,她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要有自己去判断和探索人生的机会。

作品的结尾中,伊莎贝尔选择回归罗马这一旧世界的心脏。对此詹姆斯并未解释伊莎贝尔做出这样的抉择的理由,这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各种合理的解释。F. W. Dupee 认为这是伊莎贝尔最后的艰难决定,并且她已在现实中别无选择。Leon Edel 则认为,伊莎贝尔决定返回罗马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去履行对潘西的诺言,同时受清教徒思想的影响去忠实于神圣的婚姻盟誓。但也有现代评论家指出,伊莎贝尔最后的抉择不是出于道德而是去继续维护自己的淑女形象。

更多的学者认同伊莎贝尔是爱默生式的超验个人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作品中伊莎贝尔不断去追求个人的自由,力图去解放自身。其最终回归罗马的选择很大程度是因为她早已把古罗马当作自己的亲密伴侣,并习惯在废墟中“寻找精神寄托”[4]625。在罗马的浪漫氛围和历史遗址上,伊莎贝尔体验到了旧世界和高雅文化的魅力,并学会在“大世界”中释放自己的“小悲伤”,在增强了自己的信心的同时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和更大的世界。在经历一番欧洲游历和婚姻挫败后,伊莎贝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掐断”了其原本具有的浪漫幻想,在融合二者的过程中形成了创造性的洞察力。

四、结论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事结合了浪漫主义的灵活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具有现实主义的教育指导作用。其作品强调的道德并非为道德说教,而是在行文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和智性资质”[2]26。伊莎贝尔的浪漫情怀虽使其误入黑暗的社会陷阱,但其单纯的本性未被欧洲的迂腐道德熏染,反而在遇挫后的沉思中转化为智性的洞察力。其对道德的坚守促使她勇敢地面对现实,完成精神和道德上的自我超越。通过这一融合了理想和现实的视角,可以帮助人们去透视社会生活,有助于人们对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幻想,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加入了思想和经验的存在,从而实现了对生活的再创造。结合想象和现实氛围,个体意识从想象投入到现实中,最终实现个体的心智发展与成熟。

亨利·詹姆斯的创作,上承欧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超验主义,下启欧美现代主义,具有转型时期作家所有的复杂性。詹姆斯所处的时代中,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文化身份的确认和自我的成长问题。因此,詹姆斯赋予其小说中人物为“现代经验的载体”,他们具有的“孤独”、“不确定意识”、“疏离意识”、“幻灭意识”充分表现出处于世纪之交,社会文化变迁下的生存困惑以及情感焦虑等复杂情绪。这是如此的贴合一样处于新旧时代之交、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的生存现实。而这种世纪之交中文化和社会的变迁状况与现今的中国现有国情相似,故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Stephen Spender.The Destructive Element: A Study of Modern Writers and Beliefs, Jonathan Cape[M]. London:Thirty Bedford Square,1935.

[2]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虞建华. 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4]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编辑:鲁彦琪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
金属之美
技术社会与现代主义文学新范型
19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诗歌的都市“乡愁”研究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