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2016-05-30窦朝利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验内容幼儿

窦朝利

摘 要:现代教育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是在教育活动中影响孩子认知的、情感表现的师生互动模式。在有效教学中,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过程以及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教师至关重要的行为。本文从实际教学中总结教学经验,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给出观点,以此借鉴。

关键词:提问策略;幼儿教育

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有效的、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提问作为教师、幼儿、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工具,是师幼间交流的主要问题情景,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问处于中心地位。

实际教学中,在提问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问题范围狭窄,缺乏目的性,局限于某个方面或活动内容本身。例如文学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上来就直接进入主题,提问会围绕“这是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进行,很少去想从故事名称上、内容情节上是否可以拓展一些纬度,尽可能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一些老师心目中,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与活动目标相关、与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关,对其他目的缺乏了解。

(3)顺序条理不清,主要体现在一个问题本身和多个问题的连接上。比如,一个问题的内容表述不当、语音语调分辨不出、听不清重点词等,给幼儿的回答带来一定障碍。

(4)给孩子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我们往往就给出了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答案,因此活动中总期望着问出问题后立刻有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够一下命中。

(5)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孩子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孩子基本经验现有水平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了解估计不足,因此一旦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应对。

那么,一个有效的、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怎样寻找一些问题巧设提问、适度合理回应呢?

一、问题从哪里来

问题是在我们提出的内容和幼儿对内容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是用来激发幼儿进行思考以及根据我们提供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一般来说,问题是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和活动范围产生的。例如幼儿当前学习的主题,可以引发幼儿产生很多相关的问题。有时,幼儿间的争执或错误也会形成一些有趣而有价值的问题。最贴近孩子的人或事物以及他们的变化、社会热点等都是问题形成的发源地。美国的鲍里奇博士曾在他《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

孩子们在活动前,可以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注意的是: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孩子有所认识,但却是不完善的。把一些问题尽可能还原于幼儿生活、与孩子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并让他们觉得有足够的新鲜感。

因此,教师脑中要有大课程意识和儿童发展意识,随时关注、接纳幼儿的问题,判断其价值,作出有效支持。

二、提问的顺序和安排

提问的一般顺序包括:组织、激发、反应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提问的顺序往往由开放性问题导向封闭性问题。而这个方式并非单一的,在活动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多个回合。例如,和孩子们讨论中草药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关于中医看病的。当时的问题是:她可能生什么病——感冒会有什么症状——你感冒的时候医生配什么药给你——中医的医生会给她哪些药呢——认识这些药吗,它们什么样的?这个过程就是从开放性逐渐导向封闭性。

为了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问有不同的目的。一般,教学目标中都会隐含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情绪情感、以及借助活动想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等。所有这些都借助活动过程和提问策略反映出来。为达到这些目标,内容就成一种手段。它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

三、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提问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只要2~3秒的思考,孩子就可以回答了。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调整性的,或者可能有争议,需要孩子仔细想一想的,那么等待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四、对孩子的回答给予适度的回应

第一,让孩子参与信息和答案的收集。利用幼儿的思想和力量进行经验的交流和互补。研究表明:使用幼儿的想法,可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投入程度。

在活动中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就观察或体验到而又不明确,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而有一些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结果,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带回家询问,在活动时拿出来交流,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倾听和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幼儿间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同伴间互补的力量。因此,回应孩子问题的对象不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同伴。

第二,善于接纳孩子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自主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功能性错误,即幼儿在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无论这些错误是意想不到的还是由老师造成的,都不要把它想成不好的事故。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支持孩子的想法,善于接纳孩子的错误答案,在正确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转化。

第三,以探询方式进行追问,借助追问梳理、提升。探询是指教师用来鼓励学生详细阐述自己或别人答案的陈述,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辅助行为。它能尽可能激发幼儿的经验,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一个活动中,如果诱导、探询、调整循环进行,幼儿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最大的发展。

五、借助问题进行自然转换

提问除了激发幼儿兴趣、进行认知建构外,还可以进行环节的转换和课堂管理上。我们有时可以用问题发出信息,提醒他们注意即将发生的变化。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短语来强调。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芭芭拉.鲍曼.渴望学习[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上海市教委研究室.走近新教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经验内容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主要内容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