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教育策略探讨

2016-05-30毛鑫国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集体纪律集体

毛鑫国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充分,班级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最后都要通过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符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更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变策略

目前许多研究指出,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充分还权,让学生享有高度“自治”,这是一种适应时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客体)和自主管理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因而班主任应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自主性程度高低的具体情况,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程度,选择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一般来说,运用权变的观点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班主任主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

这是班集体形成的低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级成员刚刚聚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互不相识,班级对同学毫无吸引力,自主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班级及其成员都有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中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班主任应主要采用命令式管理方式对班干部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的工作任务、目标及规章等,然后要求学生认真的自觉执行。这一阶段要先发挥班主任的在管理上的主导作用,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

2.师生共同管理班集体

这时班集体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和比较成熟阶段。这时,班级成员之间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委、团支部已经基本形成,班级机构已建立起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班级社会”经验,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成熟。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时期,班主任应采取说服式管理方式和参与式领导方式来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对班级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指定一些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又必须抓好班级自我管理的领导核心建立与培养,支持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在班级工作中引导多数学生参与管理。在师生共管阶段,班主任在管理上只起辅助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班干部。

3.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

这是班集体形成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明确的管理岗位和职责,正确统一的班级舆论、良好的班风和互助协作的人际关系已形成,全班已成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已相对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班主任能够而且必须从班级管理中逐渐“淡出”,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实现从班级管理者角色向班级的支持者角色转变,充分还权,让学生高度“自治”,使学生成为班级社会的真正主人,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学生自主管理阶段,班主任将自己定位为指导检查者的角色,及时掌握班及动态,检查班委工作的开展情况,经常对班集体进行激励评价。

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策略

抓住规律制度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1.纪律教育是主线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行动有规章”。

2.行为习惯教育是主题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我们从他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活动促发展,求育人的教育策略

1.置学生于集体之中,活动育人

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都生活在集体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集体的评判。教师应利用好这种评判功能来规范学生的言行。集体常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凝聚在一起,通过活动来达到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因而教师应珍惜集体的每一次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行为的评价而自育。

2.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共同参与、协助,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而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从而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迎合他们好动的心理,建立起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活动的自育功能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

总之,教师还应注意深入学生集体,勤跟班,勤谈心,勤到学生之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应注意联系社会,联系家庭,共同推进班级建设,让家庭常与学校联系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班集体纪律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我为集体献一计
我爱我的班集体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警犬集体过生日
纪律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