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2016-05-30郝玮瑷
郝玮瑷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使大学生获得健康的思想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教育内容及载体的空缺,教育功能弱化,新媒介素养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随着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及信息化的巨大变革,这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及载体的空缺,教育功能弱化,新媒介素养不足等问题。例如,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采用单一宣传式的教育模式,这便很容易在目标受众中出现相反的教育作用。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相当规模的数字校园,但是通过数字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获得一致性的意见,这便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展。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使大学生获得健康的思想文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同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考察
(一)教育观念落后现实发展需要
新媒体时代下,一部分教育主体还停留在原来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没能与社会环境保持同步。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让大学生通过微信、手机等新媒体在任何地点及时间都能获得所需的思想政治知识。此外,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利用新媒体技术上还存在滞后的现象。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新媒体教育技术,如采用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在理论知识传授中恰当的插入相关视频课件,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升他们的理解程度。[1]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部分教育主体通过新媒介与学生的信息沟通不足,网络教学还采用说教的方式,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教育“受众目标”的思想活动的新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目标”是思想政治知识的接受者,这也是教育传播的重要动力。学生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都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这种本位意识的提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困境与挑战。例如,高校学生有着逐渐独立的意识及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在面对大量的教育信息时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按照自己的需要来筛选与接受信息。新媒体便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在接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后还能起到传播者的作用。另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还具有多变性,其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时期。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有着高度的依赖,他们不但需要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更期望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实效性的探究,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与指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题,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主体的可信度非常重要,其能否被受教育者认同直接影响着其教育内容的接受与否。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形象、获得学生的认可等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内容。其次,受众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者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一味的进行思想灌输,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第三,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只有将特定的知识传播给特定的对象,并让他们获得有效的理解与记忆,才能真正影响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育内容的真实性,能准确反映事物的状态,而不是那些模糊的信息。最后,在新媒体技术下应对高校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契合时代的步伐,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标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通过数据来获得,其主要包括可控目标、任务内容等量化指标。例如,对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掌握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水平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掌握网络舆情,时刻进行分析总结,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动向,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不让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一个很难办到的事情,而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则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所以,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的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学生在网络上的话题讨论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网站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某一话题,并积极参与进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论坛的参与度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及商业化
新媒体依托信息及网络技术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不同类型的文化、文明等都通过新媒体这个载体进行传播。这样,信息内容的多元化最终导致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多元化,使得受教育者在价值选择方面产生一定的矛盾与困惑等。同时,信息化环境下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受教育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凭借当前的技术还难以完全屏蔽充满着暴力、诱惑等媒体信息内容,严重侵蚀着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另外,新媒体传播还有着商业化的特色,网络及媒体中充满着各种类型的广告,它们通过多种植入的方式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例如,几乎每个网站都有不同类型的广告,它们都通过精心的包装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部分广告还涉嫌色情内容,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所以,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商业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甚至出现了抵触的情绪,这将进一步降低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效用。
三、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策
(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新媒体下的素养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素养教育。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利用新媒体的交互功能获得信息与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提升学生的素养,提升他们对新媒体信息的辨识度。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中,应将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如及时关注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心理问题等。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建微信、QQ群、微博等方式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通过采用与学生在线交流的形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他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
(二)创建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媒介、解读媒介,批判地吸收媒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己的媒介素养,更好地教育学生。面对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资源的泛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他们的信息鉴别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应是传递信息能力的提升,更应提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鉴别、评价提升的提升。[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打造一支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所需要的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三)强化信息监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教育阵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充分整合新媒体优势资源,建立健全校园媒体资源的监管机制,对媒体资源的传播渠道、方式等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建立积极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这是做好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的协同合作。政府信息主管部门应强化新媒体技术的监管,高校应建立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管及媒体事件的反应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还应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媒介开展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陈雅轩.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研究[J].科教论坛,2013(5):125-127.
[2]郑源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8-110.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王薛建,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