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的探讨
2016-05-30刘晖
刘晖
[摘 要]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内容的采编以及呈现方面,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更多的网络媒体为了抢占受众,更是将道德底线抛向一边,大有娱乐至死的势头。泛娱乐化正在挑战着受众的道德底线和审美方向。
[关 键 词] 网络媒体;泛娱乐化;重点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9-0085-01
一、网络媒体娱乐八卦成重点卖点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站数百万个,其中新闻信息类的网站及网络媒体也不计其数。随便打开一家综合性的网络媒体,最显著的位置必定都是社会及娱乐新闻,八卦娱乐化倾向明显。这些网络媒体为了抢时间,提高受众点击率和关注度,培养自己的粉丝,大量道听途说的所谓新闻未加核实和考证,打上自己的LOGO或者署上网络媒体的名字就纷纷推送出笼了。
2016年春节,上海女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被一桌年夜饭吓跑分手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帖通过某网络媒体推送以后,短短3天的时间,竟然有了300多万的点击率,而手机的微信朋友圈更是被这条新闻刷暴屏。事实上,随着主流媒体的介入调查,最后发现,这条网络新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消息。某网站未经核实,将网友臆想拼凑的内容直接上传推送,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本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直到主流媒体介入调查,才还原了事实的真相,最后平息了这场风波。
透过这条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围绕整个事情,受众呈现的观点是多元化的。既有人理解上海女不得已,也有人同情江西男的无可奈何。但是大多数“围观者”只是起哄,看热闹不嫌事大,添油加醋的四处渲染。更有偏激的人不肯罢休,开始人肉搜索上海女,并且发誓,挖地三尺也要把当事女主角找到。
先不说这件事件的真伪与否,仅就这件事情本身的起因以及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媒体为了搏眼球,为了炒作而无所不用。春节是中国人喜庆的日子,这样的新闻无疑可以迅速成为亮点。3天300多万的浏览及朋友圈的大量转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此庞大的关注群体,不同的表达方式,网络媒体提供的平台成为众人宣泄的出口。
二、网络媒体需要管理,更需要自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关注,纷纷到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开疆拓土。传统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为了适应和满足受众需求,尤其是年轻的低头族的需求,一些网络媒体将一些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以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在这樣的前提下,大量非社会主流的不健康的思想慢慢对年轻人渗透,长此以往,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其危害程序难以预料,这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网络媒体需要加强管理,更需要网络媒体的从业者有自律的精神。
事实上,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传播方式更便于接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便捷,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但是,网络媒体无论是新闻还是信息,其泥沙俱下的随性已经逾越了道德底线,这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上,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言人,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通过网络发布新闻信息,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信息。如此一来,大量未经调查核实的所谓“新闻”就会直接进入公众视野。与此同时,为了搏眼球,网络媒体也是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一些另类行为、另类思想的人,在网络媒体的策划和炮制下粉墨登场,因此,网络主管部门应该加以制止和引导。
总而言之,在社会形态多元化的今天,网络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值得我们注意。社会需要精神娱乐,但是需要的是在主流价值观下的大众精神娱乐,而一些为了娱乐而突破道德底线的娱乐就如同精神鸦片,在不知不觉中侵害着我们的肌体。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我们需要的还是充满社会正能量的人物和事情,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内涵甚至有高境界的娱乐。
参考文献:
丘梦童.网络媒体的泛娱乐化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