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多种提问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

2016-05-30周剑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提问教学效果教学

周剑忠

摘要: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人文工程,它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教学效果的提高则有赖于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问就是连接教和学之间的一道桥梁,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获得知识与智慧,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教学效果;提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31-02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人文工程,它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两者相互依存。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赖于两者有效的结合以及互相促进,这样教会教得充满激情,学会学得舒心快乐,得心应手,终生不忘,教学效果会大幅度提高。提问就是连接教和学之间的一道桥梁,对多种提问方法的灵活应用,可以把教变得有趣、活泼,充满吸引力,学生学也学得轻松自然,内在的潜能得以充分调动,教学效果的提高必是水到渠成。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记住,记住理论和知识点,相关的技能操作也需要记住才能熟练运用。通过反复提问来加深我们的记忆。反复就是经常温习以前看过的旧知识,学会巩固知识。最后就会将这些复杂而繁重的知识点牢牢地刻在你脑海中,学会巩固知识是成功学习的关键。提问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提问后由学生举手回答,或是由老师随机点学生回答,或是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的回答,或是进行抢答,或是指定专人准备后再回答,或是提出问题后开展讨论,等等。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获得知识与智慧,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等。因此很有必要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提问后由学生举手来回答问题是一种简单、普通的提问方法,应用较多,它可以吸引好学习、爱思考学生的好奇心,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运转,回答问题正确后有一定的成就感,也会促使这些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从而落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使整个教学过程张驰有度。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进行反馈,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也能够更加明确地突出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举手来回答,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保证教学的真实性,敢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双方的观点、想法得到充分的表达。但是有些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他们总不举手,上课思想开小差,这种提问根本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句空话。

由老师随机点学生来回答问题是带有一种完成作业式的提问方法,老师事先就交代要进行随机点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们就都会感到有压力,当然也有动力,每个人都会专心学习,认真准备,以便在被点到要回答问题时能流利而正确的回答出来。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对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都有促进效果,即使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在一定压力下去学习。同时,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全部的学生均获得至少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学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可是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法,不利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经常这样被动下去可能压抑创新意识的产生。

按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是一种在低年龄段经常用到的提问方法,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可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是同样重复的回答。当然所有的学生都会好好地准备,以稳固其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并有利于完成该堂课的主要任务,对于提什么样的问题,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怎样去思考,怎样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同样的信息反复加强,对学生形成持久的记忆无疑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也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法。

运用抢答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是一种较为新潮的方法,在具备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环境下灵活应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属于主动式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紧张、高速的运转,抢答成功不仅说明其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反应了该学生的快捷灵活的应变能力、准确的执行力等素质。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既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抢答所提出的问题应该简单明了,涉及范围可以稍微广泛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兼而有之,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记忆也相当深刻。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参与的学生也应具备一定的基础,否则会失去吸引力和趣味性。

指定专人准备后再回答的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调动特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探索、整理、归纳的能力,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介于主动式和被动式学习之间。要回答的问题是老师提出的,回答的学生也是老师指定的,看似被动,但它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广泛查找资料,进行思考,最后还要将答案系统化。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轨道上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特点的独特领域。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技能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学生们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学生们的认知水平肯定有一些局限性,需要教师们去呵护,去尊重,去引導,而不可越俎代庖。要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等去引导学生,感动学生,让学生得到提高,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指定的专人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可总是指定个别学生,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锻炼的机会。

提出问题后开展讨论是国外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一个主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所有的学生都要进行思考,想到一点就说出来,甚至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广泛探讨,各种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碰撞,通过讨论,学生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理论,并且记忆颇深;通过讨论,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自己学会了比较、甑别的方法,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平等对话、相信学生、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讨论,學生个人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通过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表达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通过讨论也让学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接受并存的方式。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自学的能力并事先有相应的准备,才能使讨论的效果得以充分显现。

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为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它也可以用来处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理解力而言,如果问题提得过深或过浅,可能造成学生无从回答的现象,这样反而会造成不好的学习情况。教师也不要规定答案的一致性和唯一性,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会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并且影响了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发展。为了照顾那些平常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困难生来回答,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回答时,这样的结果可能使那些平常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再次受到打击,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其他学生看低教师的水平,既浪费了时间,也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的不和谐。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要提出那些仅仅只用“是”或“否”就回答出来的单纯问题,单纯的问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希望实现自我表现的机会,这种期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激情的效果。

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通过提出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他们想象的天空,使他们有更多自由翱翔的机会。教师除了要对教法进行研究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充分尊重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其个性发展,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去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将多种提问方法进行合理灵活的应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主动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予以适当的结合,以期实现教学相长以及效果明显提升的良性循环。尽最大的力量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提问教学效果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