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君亲师”在伟大复兴路上的现代诠释

2016-05-30石常瑞王桂洲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治

石常瑞 王桂洲

摘 要:“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千年发展的祭祀崇奉敬畏感恩的对象,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表现。作为封建统治下的产物,有其固然的弊端,时代更替,赋予新的含义,对其更加符合潮流的解读,表达了对法律、自然规律、生态环境的敬畏,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亲人、朋友、受助于他人的感恩,对老师以及值得学习的事物的尊敬。古为今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不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天地君亲师;儒家思想;伟大复兴;古为今用;法治

时至今日,许多家庭还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近些年来,已有多篇论文对其起源进行考证,但还未有系统性地全新诠释“天地君亲师”的文章。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仍有许多闪光点,对儒家思想的代表“天地君亲师”更具时代性的诠释,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千年发展的被各个阶层祭祀崇奉敬畏感恩的对象,是封建统治下非常重要的无形的精神信仰和有形的象征符号,集中代表了以天道性义为秩序的儒家思想的价值,反映了儒家特有的博广深湛纯厚朴实的教化体系,张新民先生说:“‘天地代表自然创化秩序,‘君代表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亲代表家庭伦理秩序,‘师代表文化价值秩序。它们五位一体,相互补充。正好反映社会结构的多元和复杂。”[1]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存在其固然的弊端,王春瑜先生在《说“天地君亲师”》中指出:“‘天地君亲师连成一体,而‘君字是中心,这就清楚地表明,由这五个大字组成的牌位是封建专制主义强化的产物,又是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的利器。”[2]新的时代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发展现实文化。

在中华文化中,“天”是信仰体系的核心,古代以“天”为至上神,支配自然,主宰世界,对“天”有着极大的敬畏。在当今,应将“天”理解为法律,自然规律。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法律的最终作用是维护秩序,是仁慈和爱,而不是刑罚。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極具高瞻远瞩性的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3]法治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之一,这就为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天”的另外一种现代诠释,自然规律则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即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故不能被改变、创造或消灭,但是能被人利用。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应该遵守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

《“天地君亲师”源流考》中徐梓先生提到:“以地配天,化育万物,天地往往被看作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前提。”[4]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决于“地”,中国古代民间以祭拜地神的方式表示对大地的敬仰。信仰科学,祭拜这种迷信早已被抛弃,但對“地”之敬畏仍需薪火相传。我们将“地”诠释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持敬畏,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待生态环境。人类经历长久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生态问题,河流污染,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面临危机。《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一文中写到:“西周时期,人们认识到保护籔泽是国富民强的保证。《管子·立政》篇中讲到,富国立法有五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5]不仅中国古代环保思想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更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江泽民创造性提出西部开发的环境保护,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更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注重统筹人与自然的科学发展,习近平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3]

“天地君亲师”的序列,虽“天地”二字在前,但却以“君”最为根本,封建的思想皆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皇帝则是封建专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封建专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僵化的趋势,最终阻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正如辛亥革命之后人们将“天地君亲师”改为“天地国亲师”,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将“君”理解为国家,理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此时包含的情感不是如同对“天地”的敬畏,而是热爱。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荣誉感、认同感、尊严感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共产党更值得被热爱。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取得了别的国家上百年的进步,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社会越来越祥和安定,人民生活越来越美满幸福。朱育和先生在《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最后总结到:“从一穷二白到总体小康,从被孤立封锁到走向世界,从任人宰割到收回主权,中国迎来了民族全面复兴的新时代,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6]

属于儒家孝悌仁义范畴的“亲”,狭隘的理解为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张新民先生认为“‘君之下为‘亲,说明国家伦理必须以家庭伦理为依托,家庭因素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1]儒家思想将其广义化,不仅仅是父母,还包括需要孝敬的长辈,友好对待的同辈,知心交心的挚友。对法律、自然规律、生态环境的敬畏,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亲”更多的应是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朋友关怀之情、相助之义,夫妻相伴之心;迷茫之时,照亮前行道路的光芒;困苦之时,支撑起一片天空的肩膀;危急之时,勇敢伸过来的双手,都值得感恩。感恩见证、陪伴、磨砺自己成长的人,感恩所有培养、指引、支持乃至救助自己的人。

《荀子·修身》有曰:“禮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字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7]父母给了我们自然生命,而“师”给了我们文化生命,价值生命。关于“天地君亲师”起源和发展的考证则认为,直到雍正皇帝上谕钦定,“师”才确立了在“天地君亲师”这一序列中的地位。现代对“師”的诠释仍将其广义化,是一切能从其身上学到武装思想,提高修养,丰富知识的世间之事物。老师渊博之理论知识,圣贤卓越之品德,文学巨匠进步之思想,乃至对手坚韧不拔之志,应值得虚心求教。世间万物生存之道,发展之根本,繁衍之智慧,应值得笃实力行。

鲁迅先生曾写到:“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是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新文艺”[8]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化沉淀,《儒家经典》一书中关于儒家文化的作用及意义论述到:“展示了它的为民族群体所认可的并实践的价值观念,培育了全民族的追求和谐,维护统一,崇尚适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精忠爱国的共同心理和集体素质。”[9]而对极大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民间发展的“天地君亲师”进行更具时代气息的解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是可以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张新民,蒋庆.大小传统的符号释义学解读[J].阅江月刊.2011(6).

[2]王春瑜.牛屋杂俎[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4.

[3]吴树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汪晓权,汪家权.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

[6]朱育和.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王杰,唐镜注释.荀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8]鲁迅.鲁迅经典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9]李剑桥.儒家经典[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10]陈立.白虎通疏证: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1]车锡伦.“天地君亲师”牌位的出处[J].明道文艺,1999(9).

[12]张舜徽.仞庵学术讲论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2.

[13]李方昊.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7(16).

[14]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J].文史哲,2009(1).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法治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