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馆建设探析

2016-05-30许玮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史馆师范学校学堂

许玮

[摘 要] 校史馆是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及办学成果的实物见证方式。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史陈列室(馆),但如何发挥好这个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史馆的内容,充分发挥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 键 词] 校史馆;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9-0050-01

校史馆是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及办学成果的实物见证方式。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高校的联合发展,扩建、新建学校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在总结学校办学经验的同时,开展了校史馆的改建和新建工作。下面,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史馆的建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在武汉第二师范学校和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后组建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的前身是从1904年张之洞在武昌都司湖畔创办两湖学堂,几经坎坷,数易其名,走过了1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为了展示我校的悠久历史,在学校着手新建校史馆之初,就成立了档案馆筹建委员会,集中各方力量,开始了大量的查献工作。不断挖掘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档案佐证材料及各种文献、照片、声像材料,丰富和充实了我校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珍贵历史档案记录。

二、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呈现学校的创办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

史馆建设中,必须认真挖掘提炼,才能彰显学校的独特魅力。1890~1907年,张之洞主政湖北,兴洋务、办实业。他认为“师范学堂为教育之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湖总师范学堂孕育而生,是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之今世前生。两湖总师范学堂,奠定了学校的师范传统。后来学校迭历“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实验师范学校”“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等校名。从两湖学堂至今,学校为教育战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幼儿、小学和初中的合格教师。他们大多已经成长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流砥柱、领军人物,或是教育、科研领域里的权威专家。汇集整理了与我校历史有关联的182位杰出校友录。

三、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凸显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高校长期办学历史的沉淀,是高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高校精神风貌之所在,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依据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形成了由两湖总学堂为先导的师范传统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精神。为此,校史馆在布展设计前,既要通过解读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和突出本校独特师范教育的大学精神,又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由师范教育转型为职业院校。依托建设好大武汉的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建设武汉、服务武汉的办学宗旨。

校训的变迁浓缩了学校推陈出新的优良校风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精神。张之洞为书院题词:“正气长存,流形一院”,纯风正气;刘凤章为一师制定了“朴实、勇敢、勤苦、耐劳”的校训,提倡“求真唯实”;武汉第二师范学校提出的校训是“面向小学、全面发展”可谓本正清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校训“修为求实、通博致用”则是登高望远,浓缩职教精髓。

四、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反映学校办学成就,体现办学特色

校史馆除了弘扬大学精神和体现学校輝煌历史外,还要突出学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对外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办学成就。通过对学校历史发展的展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学校从旧式学堂迈入师范教育的步伐,再由师范转型为职业教育的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的变迁。通过一件件实物、史料和背后的故事讲述,让每一个走进校史馆的人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学校的历史渊源,还是学校在教育发展史上特别引以为自豪的师范教育,以及现如今的职业教育新变化,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震撼感。

五、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发挥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校史馆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视频、实物等不同载体,反映出学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成果等方方面面的成就。它是总结学校办学成果和鼓舞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宣传阵地。因此,在建设好校史馆的同时,也要利用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学校的辉煌,看到学校学长们的奋进以及全校师生员工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激发全校师生的爱校情怀。

参考文献:

涂文学.百年薪火 桃李芬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校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校史馆师范学校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学录
森林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