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之大道纵横

2016-05-30顾燕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道太极拳阴阳

顾燕冲

[摘 要] 太极拳是我国最普及的武术拳种之一,它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内家拳,它以身体活动为载体,要求意气相随,形神相备,内外双修,它所涵盖的大道纵横宽广,无论从哲学、道术、谋略、养身、继承等诸多方面都是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主要是从太极拳的理、柔、生、气等方面加以纵横略谈,浅层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关 键 词] 太极拳;运动形式;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9-0047-0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较为发达完善,具有独特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其蕴含的人生观、哲学观、养身观、美学观等大道体系,承载了传统文化独到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涵。

一、太极拳之哲理大道

太极拳吸收了众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拳理、医理、哲理等,被称为哲拳。无论是太极拳的外练还是内练,或是基本功的训练,还是套路修炼都能体现出它的自然之道、中庸之道、阴阳之道等哲理大道。

(一)太极拳的自然之道

《道德经》中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的外练中均能体现道法自然。先拿手法为例,要求手指松舒,出掌和收掌以自然舒展为主,太极拳讲的“形于手指”即手指自然舒撑,手指间较为分开约十指交叉距离,手背呈弧形,有内劲达于手指尖,这也叫“撐掌”。

(二)太极拳之中庸之道

中庸是不偏不倚谓之中“中者,天下之正道”,太极拳引其意用在其基本功、身形及套路的要求中随处可见,《太极拳论》曰:“无过之不及,随屈就伸。”太极拳对中的状态无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求做到:尾闾中正。

(三)太极拳的阴阳之道

太极拳阴阳学论最先就有取《易经》中的解释“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拳最先充分体现了太极学说,其动静、开合、刚柔、虚实、背顺、进退及左右等都体现出“一物二体”的阴阳学说。《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田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二、太极拳守柔之道

关于守柔是太极拳的一大特色,从开始学习太极拳起就要做到动作缓慢轻柔,均匀自然,整个套路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架子也不可忽高忽低。

太极拳的柔是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刚柔相济,变化其中”,不用挫力,富有弹性;如陈氏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内部沉重而又灵活。杨氏太极拳的柔是把陈氏加以深化但又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所以杨氏曾被称为“沾绵拳”“软拳”“化拳”,其特点是刚柔内含,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形象柔美。吴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大架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自成一格,它的柔体现在动作轻松自如,连绵不绝,松静自然,架势小巧而具有大架的功底,在紧凑中又舒展自如。

三、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有引体、导气、按摩、存想等内容,它实际上是以呼吸配合动作,活动全身,疏通经络的养生习练。太极拳成为养生拳时间养生之道是它能遵循道法自然,外练养形,内练养神的原则。外练手眼身法步,用肢体反映出上下左右,内外屈伸,动静虚实分合等运行轨道,带来人体形骸的气血通畅,精神愉悦;内练精神气力功,达到心静、气敛、神聚,内练是守一,内丹养生之道,外练和内练不可分割。

太极拳强调以专气致柔的养身方法,要求心静用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通过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旋腰转背,螺旋缠绕,意整劲力守,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四、太极拳练气之道

太极拳要求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气息状态,要求的心与意合,气与力合,《道德经》中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也是太极拳练气要达到的境界,冲气和顺,专气致柔”太极拳的练气主要是练一种本体的感觉,即内气,是与意念、放松等要求密不可分,是一种意气活动,如虚领顶劲,心静用意,意气相随等,这也是习练太极拳所要求的意、气、神的相结合。

气的运行、内练贯穿在太极拳的始终,《拳论》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敛入贯”,太极拳引发内气,能开发人体潜能,促进人体深层的肌肉,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运动,最终增进健康,提高功夫,达到性命双修的境地。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武术的、体育的、文化的太极,只有既重视技术传授又重视理论阐述,才能很好地传承下来。太极拳隐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它不是一时一世的产物,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历代传承者的智慧、技艺和创造力积累而成。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将武术太极拳的文化大道体系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2]武冬.八十八式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0.

猜你喜欢

大道太极拳阴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幸福大道宽又阔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美乃大道
服药先分阴阳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