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

2016-05-30黄蓉生

文化软实力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自信高校

[提要]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斗争形成的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需要做到在学习悟透中加深文化自信理解、在教育实践中加强文化自信宣传、在创新工作中加大文化自信践行力度。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黄蓉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肩负着崇高职责,坚定这支队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事关高校师生意识形态教育成效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而大气的文化基因、文化底色和文化精髓。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引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在学习悟透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宣传,在创新工作中加大文化自信的践行力度,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崇高职责。切实履行这份职责,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以思想意识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毛泽东曾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0.“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N].中国文化报,2012-02-21(01).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文化自信成为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求是,2011,(7).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而且决定着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走向。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保持信心,才能获得持续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历来秉持对自己文化高度自信的气度,唯此才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民族必定是文化自信的民族。这种文化自信以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因而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加深刻、广泛地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责任重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主要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及网络思想宣传工作者等。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肩负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他们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与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承担着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辅导员、班主任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活动,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骨干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并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宣传工作人员承担在网络空间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防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等重要任务。总而言之,这支队伍的使命就是保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不受威胁、免遭伤害,维护稳定和谐的安全状态,引导广大师生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汇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就需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脉络、价值观念与实践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感,为自身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职责、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有助于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镶嵌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逻辑,领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的文化理路,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实践方式,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以科学的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事关马克思主义的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亮剑、敢抓敢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核心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我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因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就能大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弘扬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学精神,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品牌活动,引领广大师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文化性,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从而更加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有益于保持清醒的文化定力,从而在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中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在不同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中,具备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有益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有益于用深厚的文化功底、宽广的文化视野、敏锐的文化判断力,充分释放以文化人、以德服人的文化功能,引导广大师生齐心协力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二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

有其丰富深厚的源头活水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养分所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滋养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洗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浸润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支队伍的文化自信由此烙上了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文化底色及先进文化精髓的印迹。

(一)滋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强大力量,是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以源远流长、未曾断流的文化姿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抹上鲜明的民族文化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的修身思想。修身乃是自我涵养,追求“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致知格物意诚心正而后身修,最高境界是“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其目的是抓住仁爱真善本质以止于至善,不惜“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的担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知识分子论经问学要经世致用,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担当“修齐治平”的社会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贵和尚同”的兼容并蓄思想。“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追求共同理想凝聚共识信任、化解冲突矛盾实现同心同德,求和去同、和合尚同之辩证是独特的东方智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易传·系辞下》),在辩证中遐迩一体、革故鼎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追求社会大同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重民本强教化的以文化人思想。治国理政要施“仁政”,强调“民为贵”、“非攻”,要先“正名”、“立信”、“尚同”统一思想,崇尚道德教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构建道德教化为主的治理理念。这些深厚的文化传统,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已被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所吸吮,成为其文化自信的宝贵养分。

(二)洗礼于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征程中产生的蔚为壮观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经将中国红色文化称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出来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宝贵的传家宝,为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创造的革命文化,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积贫积弱旧中国奔向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标志着中华文化经历近代转型阵痛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其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航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典型符号,蕴藏着催人奋进、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这一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深刻,如:要坚定无产阶级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只有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在首位,才能强健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牢固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又如: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从而进行大胆地改革创新。再如: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的“铜墙铁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在艰苦奋斗中前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自始至终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典型的革命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洗涤着人们的心灵,传承着无产阶级红色基因,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三)浸润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01).,为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任何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倾向,防止和避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状况,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植根于中国大地、体现人民意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感召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团结奋斗,最能激励中华儿女永不自满、锐意进取。因此,必须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的“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这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

三 如何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队伍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需做好加深、加强、加大功课,即在学习悟透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宣传,在创新工作中加大对文化自信的践行力度。

(一)在学习悟透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博内容和时代价值,悟透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红色基因,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方向标识,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学真懂真信,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

第一,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习近平强调:“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汲取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

这里是爱国爱澳的新园地——习近平考察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N].人民日报,2014-12-21(03).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悟透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悟透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悟透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精神内核,从而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基础,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力量。

第二,深入学习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找准革命文化所迸发的精神动力。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应在学习革命历史中深刻认识革命文化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创造的红色革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真正觉悟觉醒。学习这种革命文化,要悟透理解革命文化的发展历程、革命文化凝聚的敢于胜利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第三,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握其价值理念。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应在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引领前进方向,充分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的持久力量。

(二)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宣传

教育实践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需要通过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对文化的宣传。

第一,立足主渠道,加强理论教育宣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职责,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应着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改革教学手段,采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要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增强人格魅力和文化魅力,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者、教育者和传播者。

第二,立足主阵地,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大学生的重要职责。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必须着力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服务,给予大学生文化引导、感染和熏陶,使大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找准革命文化精神动力、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高校要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推进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特点、革命斗争文化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长才干。

(三)在创新工作中加大对文化自信的践行力度

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必须在创新工作中加大对文化自信的践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努力打造量多质优的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成果。习近平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高等院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之一,肩负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神圣使命。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必须在创新工作中为打造量多质优的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成果作出贡献。因此,要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纠正“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的偏误,解决真学真懂真信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深入研究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打造一批反映继承性、民族性,彰显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夯实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第二,着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这是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不可少的方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应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引导管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制度管理,建立健全思想宣传、成果发布、监督检查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网络管理,完善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抵制邪气,弘扬正气,营造网络清朗空间,维护校园网络安全,为践行文化自信创设丰厚载体。

总之,坚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文化自信,要在学习悟透中做文化自信的真心传播者,在教育实践中做文化自信的坚强组织者,在创新工作中做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对文化自信认知、认同,行动上对文化自信落细、落小,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文化自信高校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