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就业途径及方法的探索

2016-05-30赵豫

大东方 2016年3期

赵豫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有了重大的改变。高考录取率由1997年的5%左右一路飙升到了2015年的74.3%左右。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据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再创历史新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作为其中一支的医学专业,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医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入手,总结和归纳医学生就业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问题;就业途径;就业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愈加重视健康问题,按说医学专业将成为非常热门的专业,仿佛就业难的问题不应该出现在这种“热门专业”中。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据新华社报道,由于学制过长、资格考试设置不合理等,致使医学生就业愈加困难,医学生转行与基层缺医生的两头“撂荒”现象在日渐加剧。

一、目前我国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健康报》曾经报道,50%多的应届医学毕业生未进入卫生系统或未就业,这个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基层医生面临大量缺口,“看病难”问题日益严重。

为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自2010年起,国家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此类医学生必须与培养学校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生源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年。这些医学生看似在上大学前就找到了将来的工作,然而事实又是否真的如此呢?2015年是第一批5000人定向医学生的毕业年,然而却有相当多学生反映,他们在报到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县卫生局拖沓,不予办理安排入职,不予“纳入编制管理”等众多问题。

也并非所有医学生都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多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多数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另外部分医学专业,例如“男护士”,也是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的。据调查表明,男生学护理越来越“吃香”,就业率近乎100%。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男护士人数比例却不足2%。然而对于实力较弱的大学的医学毕业生,以及专科学校的医学类毕业生来说,就业却是非常难的。所以说,医学生就业难既是普遍的,却又是相对的。

二、我国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制度僵化

曾有专家提出数据称,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新增高等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近289万人,但同期新增医生数仅有59万人,二者比例接近5∶1。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从现在的医学生就业机制来看,医生就业多受缚于一家医疗机构,当放弃在现有的医疗机构的工作后,很难重新找到另一家医疗机构就职,其就业制度很不灵活,这大概是大量医学生最终放弃从医的主因。

(二)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苛刻

现如今众多医疗机构过分重视学历文凭,有些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不予录用,有些要求应聘者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有些机构还要求应聘者有一定时间的实习或工作经验。试问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有多少人能应聘成功呢?毕竟高等学府或者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只是少数。何况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性别歧视等现象。

(三)学校培养方式不正确

如今众多学校出于种种原因,竞相扩招医学生,实行“宽入宽出”政策,看似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毕业生,而实际上,也仅仅是培养出医学毕业生,而培养不出合格的医生。培养医生,应该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其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就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然而众多院校却是粗放管理,规模化培养。如此培养出的医学毕业生难就业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四)学生本身择业观念陈旧

大多数毕业生,不仅仅是医学毕业生,都想找到一份高薪而稳定的职业。对于医学毕业生来说,那些医疗设施完善、等级较高、大中城市的大中型医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眼高手低”的问题却是屡见不鲜。能力不足却想“一步登天”的大有人在。另外由于所谓的“面子”或其它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对于“男护士”这个争议较大却将近100%就业率的岗位,更是鲜有问津。

三、我国医学生就业途径及方法研究

(一)国家完善相应政策

首先,应该活化医学生就业机制,让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放开医生的自主执业权,鼓励医生开办独立诊所,让医生能在公立医院、社会医疗机构、私人诊所之间更加自由的流通。其次,要完善医疗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疗人员的福利机制,鼓励更多医师到基层工作。另外还要完善各种有关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配套法规,避免定向医学生仍无法就业等问题再度出现。

(二)用人单位放宽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招聘不应只看重学历,毕竟“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情况是存在的。录用毕业生时应该更加重视其本人的能力。对于没有经验的“新人”也不要一并拒之门外,毕竟“新人”可塑性更好。给他人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发掘他人才能的机会。

(三)学校改进教学方式

学校应该严格按照“严进严出”的理念,严格把控好医学生的质量关,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实行精英式、精细化管理,让大家对学校走出的医学生安心、放心。另外,在教学时最好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四)医学毕业生转换就业观念

毕业生要树立起职业平等观念,不要看不起基层医疗人员,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同时要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到适合自己位置。而且也不必非要从事医师行业,与医学相关的制药业,医疗设备的采购和销售工作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余敏.全球青年就业形势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7-4-25

[2]曾燕波.《青年八大热点问题》[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4

[3]张笛梅.高等教育6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09 17: 10-13

[4]《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R] . 2002

[5]黄进,王海清,董欣欣,等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田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 (4):28 29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