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
2016-05-30颜星李俊成
颜星 李俊成
摘要: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国民革命的开展,与我国近代军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更是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军事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及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及近代云南辛亥革命和近代云南革命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军事教育仍然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办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06-02
一、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建立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创于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八月,它是清政府在所谓“发愤救国”的口号下建立起来的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堂。学堂开办之后,由于设施的简陋和教学质量的低下,第一年学员有86人,到第二年,仅剩41人,因此三月被迫停办。1909年2月,因形势所迫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其中云南有一万多的新军编成第十九镇。同时,为了方便集中管理,把云南巡防队划分为62个营,并改名为巡防营,最终军队总人数达到了3.5万余人。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多,现有军官数量已经不足于实现对部队的良好管理,于是重新开设军事学堂,并且招生人数到辛亥革命时期达到600人。1909年9月,云南陆军讲武堂(高尔登任校长)经过总督沈秉望和总督锡良的督办开始重新招收学员,学校在建立之初为了达到良好的治学效果,不仅充分借鉴日本办学经验,同时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也充分引进优秀人才(比如:国内以及国外的留学生)。学校整体分为学科、学术两个方面,主要是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的培训,为了方便管理每一个兵种分为甲乙丙三个班次。辛亥革命爆发后,其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众所周知在反抗袁世凯称帝的过程中,有一只军队立下了累累战功,那就是滇军。滇军到底是凭借什么获得的如此荣誉呢?那就是为了革命的需要,在这场战争中滇军的骨干大部分为讲武校师生。同样也就是通过这场战役使很多人认识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最终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国内青年报考,而且也吸引了朝鲜、越南、缅甸等国的青年。陆军讲武学校从1909年至1928年办学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所毕业学员4000多人。为了加强军校管理,1930年陆军讲武学校又设立督导,由龙云担任教导团长。伴随着当前国内形势的发展,过去所设置的四个学科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的需求,于是又办了三期的宪兵、经理、交通方面的班次。讲武堂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通过22期的办学,总共培养了9000多的军队各式人才。1938年,面对当前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同时为了加强国内军校的管理,云南讲武学校被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并成为黄埔军校的九个分校中的第五分校。直到1945年9月学校停办前,都是由蒋介石任校长,龙云兼主任,总共培养8000多人。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到讲武学校办学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有名的军事人才,最著名的有朱德。归其原因主要是先进的理论、制度、体系,就是这些因素使它在清末的众多军事学堂中“力压群雄”,那么这些优势又是通过什么办法获得的呢?主要如下:其主要教职员都来源于留日士官生。因此,不仅接受了西方极其正规严格的军事理论教育,还学习和借鉴了日本军事训练经验,使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办学方面独具特色,因此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我国近代军事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
云南陆军讲武堂从开办以来,就显现出几个重要特点,使它更显突出。主要包括四点。
1.办学规模大,班次多,招收学员人数和范围比广泛。讲武堂在最初开设了三个班(总共招收420人),分别是李伯庚、赵康时、方声涛担任班主任。其中,甲班由陆军第十九镇抽调排级以上军官120人组成;乙班由巡防营抽调军官100人组成。其中招收人数最多的是丙班,高达200人,且主要是面向社会的优秀青年。同时,从丙班学员中挑选成绩优秀者100人,特授学术;又“选其年龄稍长学识较优者编为特别班,以期速成”为特别班。同年5月,还招收了30余名云南师范学堂一批打算“投笔从戎”的毕业生,设为一个“附班”。以上各班学员达到了630人。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学员将近800人,成为辛亥云南起义的重要骨干和基本力量。此后,护国运动期间,为了革命的需要先后为川军培训了400名军官;也是国内第一个在外省设立分校的军校。另外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还招收了南洋华侨、朝鲜、越南、缅甸等地学生200多人。由此,讲武堂从开办至1928年,先后招收了4000多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2.学制较长,办学形式多样。1901年7月16日,清政府下令废止武科,各省筹办武备学堂。清政府陆续颁发《陆军学堂办法》、《陆军小学堂章程》、《陆军中学堂章程》、《陆军速成学堂试办章程》,确定新式陆军学堂教育实行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京师行省各驻防地均设立三年制(一期4个月)的陆军小学堂。其他各省军校学制各有不同,如:东北讲武堂学制八个月到一年。但是与各地相比,云南陆军讲武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军事需要,将学制进行了调整,比如:对军校来说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实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针对各种情况设立一年制的甲乙班,三年制的丙班。此外,云南陆军讲武堂还通过对在役军官的正规军事培训等多种形式,保证了滇军对各级军官的需要和質量,也保障了军队指挥人员的补充。
3.课程分科齐全,设置完善,教学质量和水平较高。在军校办学过程中,面对革命形势的严峻和需要,当初所设的几个兵科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俗话说:“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因此在以前学科的基础上设立了辎重兵科。在课程安排上先易后难,主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由于丙班主要是社会青年且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主要学习的是普通文化和基础理论,包括语言、文化、器械等一些基础内容。至于比较优秀的甲乙两班,他们不仅要掌握各种基础,而且在学习的范围上也是大大不同的,包括了:典、范、令以及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卫生学等科目。日本一直凭借严格的管理而著称,同样军队也需要铁一般的纪律,因此讲武学校规定了严格的规章,比如:严格规定作息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就是通过这些努力,不仅使本来的教学能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和重视制度管理,严格治校,同时注重教学与实训相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障的,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制度化,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办学过程中一直秉着“军队就应有铁的纪律,绝对服从的原则”制定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章程《云南陆军讲学堂试办章程》(1909年7月李鸿祥、韩建绎、胡景伊编制)与《改订云南陆军讲武堂章程》就是这两部章程的制定使讲武堂的办学有规可循,最终实现了教学与实训的相结合。这两部规则不仅包括平时严格的训练要求,对学员平时生活的要求也是极度严格的,例如: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衣,不仅要求学员穿着得体,而且在校期间必须穿着学校发放的有严格规定的衣服,做到统一化管理;食,严格规定吃饭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且在吃饭时遵守相关食堂规定;住,按时就寝与起床,睡觉时间遵守纪律,严禁影响他人,且必须睡觉。行,外出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请假,按时报到,不得无故消失等。除此之外,对集体和个人卫生方面,应严格要求,杜绝出现脏乱差等现象。军人最终是要上战场的,为了保证学员的知识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云南讲武堂除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对学习方面也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学校在充分借鉴日本教学的基础之上,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考试规定》。同时,学校不仅通过多种考试途径来检测学生的成绩,对于考试过程中的作弊的处罚也是非常严格的,如果出现违规行为,轻者记过,重者将会有被开除的风险。对于那些考试不过的同学,严格的补考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绝对杜绝蒙混过关人员的存在。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他具有某方面的才华,而是在具有才华之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同样一个学校的教育不仅只是教给学员知识,而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做人。正如讲武堂校歌所唱:“风潮滚滚,感觉那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练铁肩,担重任,壮哉中国民:正当中!”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要想把自己所学用于保护人民,他就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要做到敢于天下先。要始终牢记他们的职责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而这些职责的履行,除了严格的纪律之外,最终还是他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良好的军人人格素质等。而讲武堂就是始终把这些因素作为自己的治学标准才最终有了滇军的英勇善战。正是凭借这些先进而完善的管理,以及严格的办学理念,使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中国近代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使其成为近代中国有名的军事学堂,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参见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辛亥起义[Z].
[2]云南陆军讲武堂简介[C]//云南文史丛刊,1985-03.
[3]素庵,适生.云南陆军講武堂的概况见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M].科学出版社,1959:17,25.
[4]周开勋.云南陆军讲武堂回忆[C]//云南文史资料选辑.文史出版社,1975:150,159.
[5]兵部·陆军档案·改定云南陆军讲武堂章程.第七章,考试规则257页[Z].
[6]朱德.辛亥革命回忆[C]//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